1951年国庆节前夕,众多志愿军中的战斗英雄受邀返国,出席“群英会”及国庆观礼活动。
国庆盛典之余,一等功勋英雄苏吊蛋再传喜讯:毛主席亲自提名,邀其出席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。
苏吊蛋今年刚好21岁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惶恐之感。然而,他转念一想,这分明是毛主席对他莫大的信任,顿时信心倍增。
在小组会议中,苏吊蛋虽年纪轻轻,却展现出惊人的胆识。
当时正值授衔工作紧锣密鼓之际,有人提出建议,主张取消军装上的衣领与衣兜设计。此举旨在节约布料,以便将节省下来的材料用于其他重要工作。
建国之初,百废待兴之际,毛主席在听闻该建议时,尚未开口表态,苏吊蛋便率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。
苏吊蛋:“军服不仅承载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,其衣领与衣兜的设计更是不可或缺,缺少了它们,整体的美观度便会大打折扣。”
言罢,苏吊蛋迅速落座,心中不禁感到几分失态。
毛主席微笑着,赞同苏吊蛋的观点,随后询问道:“这位年轻同志,请问你贵姓?”
苏吊蛋迅速回应道:“主席您好,我的名字是苏吊蛋,担任志愿军炮兵31师401团一连一排的排长。”
毛主席微微颔首,面带喜悦道:“哦,原来你就是那位坦克战场的英雄?你的名字似乎有些不妥,我来帮你改一改吧。”
苏吊蛋究竟是如何跻身坦克战英雄行列的?毛主席还特意为他更换了怎样的名字?
1950年6月25日,朝鲜半岛内战正式爆发。短短两天后,美国即派遣海军与空军进入朝鲜领海及领空,干预朝鲜内部事务。与此同时,美国政府亦派遣其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,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行动。
在朝鲜战争的开端,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的英明领导下,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然而,就在战争即将迎来最终胜利之际,美军出乎意料地介入战局,导致朝鲜战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10月1日,金日成向我国提出援助请求,期望我国能够派遣军队支援朝鲜。
美国行径越发猖獗,不仅对朝鲜领土展开狂轰滥炸,更利用空中优势,对我东北边境的安东、揖安等城市进行频繁的轰炸与射击。
除此之外,美国将领麦克阿瑟更是宣称,鸭绿江并非中朝两国的分界线,亦非美军战斗的终结之地。
面对美军的这一挑衅行为,我国的领导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抉择。
当时崭露头角的新中国,在经济与军事领域,均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。
究竟应战还是避战?胜算几何尚不明朗。若选择交锋,能否取胜存疑;若选择退让,新中国东北边疆将直接暴露于美国威胁之下。
毛主席对于是否派遣军队参战于朝鲜,始终审慎而周密地加以考虑。
1950年10月4日,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。会上,多数与会者对出兵持保留态度,他们所持的反对意见出奇地一致。这些理由包括:国家经济正面临重重困难,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尚未完全完成,匪患和特务活动尚未得到彻底肃清,我军的装备与美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,同时,我军亦缺乏空中和海上的控制权。
反对与支持出兵并存。
我们的准备尚不充分,敌人的准备同样不足。他们意图扩张自身的影响力,争取那些尚未坚定的国家。若我方不采取军事行动,国内外反动势力将愈发猖獗,亲美派的活动也将愈发频繁。
毛主席支持出兵朝鲜。
毛主席曾言:“唇亡齿寒,家破人亡”,派遣军队支援朝鲜,不仅承载着道义上的担当,更关乎我国自身的根本利益。此时,美军已逼近我国边境,难道我们可以坐视不管?
最终,毛主席果断作出决策:开展抗美援朝战争,誓死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。
后来,毛主席原本有意让林彪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一职,然而,林彪却对出兵持反对态度。因此,彭德怀最终被选为志愿军司令员。
1950年10月19日,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迈过鸭绿江,踏上奔赴朝鲜的征程。紧接着,10月25日,志愿军第40军英勇出击,在朝鲜战场取得了首场辉煌胜利。因此,这一天被正式确立为“志愿军出国纪念日”。
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开端,苏联并未直接派遣军队入朝参战。
苏吊蛋,这位来自太原小店的老者,生于1929年。在故乡,"吊蛋"二字寓意单纯,意指顽皮、淘气。在那个年代,孩提时代的男孩们大抵都带有这样的特质。加之当时战事频仍,苏家先辈文化水平有限,因此,“吊蛋”这一昵称便伴随他成长,最终演变成了他的正式名字。
1945年,年方十六的苏吊蛋毅然加入了吕梁军分区十七支队,从此踏上了一名小小八路的人生征程。
在这一年的尾声,正值抗战的收官之际,苏吊蛋尚未来得及参与任何一场战役,日本便宣布了投降。众人原本以为战事就此落幕,然而蒋介石却一意孤行,挑起了内战的烽火。
苏吊蛋在战火中迅速成长。
1948年10月,苏吊蛋投身于太原战役的烽火之中。在这场激战中,他奋勇争先,不幸大腿中弹,子弹的锋芒刺破肌肤,鲜血如泉涌,他随即被紧急送往了医院救治。
或许是因年轻体健,苏吊蛋未待伤口愈合,便急于求成,悄然离开医院,重返队伍,心系革命,立志贡献力量。
身负伤痕的苏吊蛋,毅然决然地重返战场,参与了太原冶峪山的防御战斗。
对军人而言,战场堪称最优秀的导师。苏吊蛋经过数年的沙场磨砺,早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新兵,他对战场上的“生存法则”已是了如指掌。
在这场激战中,苏吊蛋英勇无畏,表现卓越。战后,上级对其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,授予其一等功勋。
在和平岁月里,一等功的获得者无不以生命为代价,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亦然。令人称奇的是,苏吊蛋似乎在战斗中愈发勇猛,他不止一次凭借勇敢和智谋,荣获一等功的荣誉。
狼坡山坐落于太原白家庄之西,与古交接壤,构成通往陕西及内蒙古的要道。军阀阎锡山对狼坡山尤为重视,视其为保障自身安全的后盾,因而特地派遣重兵进行严加守护。
1948年冬日,解放军向狼坡山发起了猛烈的攻势,苏吊蛋亦身在其中。我军战士们以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,历经艰苦奋战,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最终成功夺取了狼坡山。
阎锡山于丧失狼坡山后,怒不可遏。1949年1月19日,他集结了四个师的精锐部队,对我军驻守的狼坡山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势。
苏吊蛋所在的部队接到反击命令,面对敌军凶猛的攻势,敌我兵力对比悬殊。然而,在解放军战士们的顽强抵抗下,敌军未能前进一步。
历经四天四夜的激战,阎锡山终悟到,狼坡山已非他所能攻克,遂下令撤退。
在狼坡山的那场激战中,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伤亡人数超过一千。然而,我们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,共歼灭敌人两千五百余众。鉴于苏吊蛋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,他再度荣立一等功。
苏吊蛋的英勇表现尤为抢眼,他凭借一手精准的榴弹投掷,成功将敌方机枪哑火,即便身受七八处枪弹之伤,也始终坚守战场,未曾退却。
此次受伤,鉴于伤势之重,苏吊蛋便安心地留院休养,直至康复,方才重返部队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众多人士以为和平将至,无战事可期,因而纷纷离队。然而,仅仅一年之后,美国便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发起了挑战。
为确保国家利益之稳固,党中央毅然作出决策,派遣我军跨越鸭绿江,奔赴朝鲜战场,展开抗美援朝的正义之战。
苏吊蛋听闻再度开战的消息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队伍,一同奔赴朝鲜。
在与美军交战之际,旧有的战术已不再适用。为此,部队作出决策,将部分步兵部队转型为坦克炮兵。苏吊蛋对此兵种闻所未闻,心想既然与坦克有关,必定是一支非同寻常的部队,于是毫不犹豫地踊跃报名。
因此,苏吊蛋荣幸地加入了志愿军坦克炮兵的行列,而他所在的部队,正是志愿军成立的首支反坦克炮兵部队。随后,部队便投入了紧张而富有创新性的训练之中。苏吊蛋勤奋刻苦,迅速掌握了各项技能,不久便以其精湛的技艺在团内声名鹊起,被誉为“神炮手”。
凭借这一技之长,上级对苏吊蛋委以重任,任命他为炮长。
炮长:管理大炮的军官。
新任不久,苏吊蛋便遭遇了他军旅生涯中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。
1951年7月27日,甘凤里战役正式拉开序幕。
甘凤里,位于朝鲜伊川郡,被群山环抱,其地理位置虽不显赫,却因村中一条要道横贯其间,加之四周的山崖地形利于防守,故而成为了敌对双方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。
此刻,驻守在甘凤里的乃志愿军第20军,而苏吊蛋所属的炮兵部队,则肩负着协同作战的重任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进攻甘凤里的竟然是美军王牌部队中的佼佼者——“海军陆战队”的一支部队。
拂晓时分,敌军动用大炮和飞机,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肆无忌惮的猛烈轰炸,一时间,甘凤里地区尘土飞扬,烟雾弥漫。
志愿军战士们擅长的是近距离作战与夜间行动,因此在敌军实施轰炸之际,志愿军并未发动反击。
当敌方20辆坦克发起对吾军阵地的猛烈攻势之际,上级指示坦克炮兵需密切关注敌军动态,严格按照命令行动,切勿急于暴露我军火力。
苏吊蛋自任职坦克炮兵以来,便对与敌交战心生向往。今番,机遇终于降临,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。
透过瞄准镜,苏吊蛋精准地向上级汇报了敌方坦克与我军阵地之间的具体距离。
“一千米,九百米,八百米……”,正当苏吊蛋持续向上级进行报告之际,一阵刺耳的声响猛然响起。
前沿指挥部遭敌轰炸。
瞬息之间,苏吊蛋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络,面对未知的处境,他陷入了迷茫,不知该如何作出抉择。
此刻,敌方坦克如疾风般向我军阵地迅猛逼近,面临这一生死关头,我们是否应当迎战?
战事紧急,若主动出击,恐泄露军力位置;然而若坐视不理,岂不是错失良机?
经过深思熟虑,苏吊蛋最终下定决心,作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:战。
在苏吊蛋的号令下达后,他麾下的坦克炮兵迅速开火,令人振奋的是,苏吊蛋指挥的第一发炮弹便准确击中了敌方一辆坦克。紧接着,第二发炮弹击中目标,那辆坦克随即起火,最终报废。
苏吊蛋信心大增。
立即指挥战士继续向坦克开火,敌人愤愤不平,紧急请求空中支援。一架敌机猛然俯冲,投下了一枚炸弹。炮兵志愿军的战士们虽然被弹片划伤,但伤势并不严重。飞机离去后,他们毅然站立起来,继续投身于战斗之中。
苏吊蛋在抵御敌军坦克逼近的过程中,身兼瞄准与装弹的双重职责,接连扣动扳机,发射了三发炮弹。此举再次将一辆坦克送入了废墟。
令人诧异的是,自从那辆坦克被击毁之后,其余的坦克纷纷慌不择路地逃逸。苏吊蛋目睹此景,不禁感到十分惊讶,心中困惑不解。
苏吊蛋后来方才意识到,自己所击中的坦克,竟不偏不倚,正是敌方坦克的指挥车。
敌军坦克指挥车一旦陷入混乱,其余坦克随即如同无头苍蝇般,仓皇撤离战场。
历经此役,志愿军成功歼灭了二千余敌军,一度傲慢无边的美军陆战队,终败落在我志愿军英勇之手下。
战后,苏吊蛋向团长坦诚了自己的过失,承认不该擅自下令,并恳求受到相应的处分。
团长开怀大笑,非但未加责备,反而宣布要为他记上一功。此后,苏吊蛋再度荣获一等功的荣誉,同时,他也荣升为一排之长。
在志愿军总部收到击毁敌人坦克的捷报后,彭德怀将军兴奋不已,立刻将苏吊蛋同志记为“国际二等功”,并授予他“打坦克英雄”的崇高荣誉。
尤为关键的是,苏吊蛋击毁坦克的壮举,亦被载入该部队炮兵战例的首位篇章。
1951年国庆节临近之际,上级下达了召回苏吊蛋回国的命令,于是文章开篇所描绘的那一幕便应运而生。
毛主席听闻眼前的同志乃击毁坦克的勇士,不禁发出一连串的笑声。他觉得“苏吊蛋”这个名字颇有失雅,遂提议:“我为你改个名字,就叫苏兆丹如何?”
苏吊蛋闻言喜不自胜,能得毛主席亲赐名字,实乃无上的荣耀。自此,他更名为“苏兆丹”。
1955年,苏兆丹完成了转业,踏入工人行列。在砖厂,无论何种艰辛劳累的活计,他都主动请缨,争相承担。几十年如一日,他始终坚守岗位。之后,他被调至太原耐火材料厂工作,直至光荣退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