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开始觉得印度挺自信,似乎要成为第二个中国,笑一笑就过去了;细细想来,却觉得暗藏不少隐患,危机重重。
特朗普对印度征收了高额关税,一下子就把印度变成了国际舞台上的焦点话题。
为了显示自己实力的厉害,莫迪还吹牛说印度要跃升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。
有专家提醒,不出十年,印度可能会变成第二个中国,让咱们得正视印度的崛起势头。
于是,关于印度是否能赶上甚至超过中国的西方观点开始到处传开。
莫迪觉得印度会超过中国,这背后是不是西方一手操控的叙事策略,还是说真的有一些根据?
莫迪这老仙总爱把自己吹成世界大国,结果也让外界都忘了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是啥样。
人口众多的国家、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、朝气蓬勃的发展中国家、正处风口浪尖的国际地位、宗教信仰盛行的强国,以及长远维持平衡外交的收益。
得知道在冷战那会儿,印度不过是苏联阵营里一个毫不起眼的随风倒的角色,甚至连让美国动心抢夺的念头都没有。
在西方人的眼里,印度就像个落后的神权国家,根本没法跟当时风头正劲的中国抗衡。
也就在那个时候起,印度开始懂得抓住时机,为自己争取利益。
只是印度没料到中国的实力如此强大,结果在解放军到处出兵的时候,印度都被打得鼻青脸肿,落得个伤痕累累。
等到全球多极格局逐渐成型,印度也不闲着,开始努力发挥在平衡外交上的优势,就紧挨着中国这块大块头。
印度的厉害之处,不在于它的发展水平,而在于它在地缘政局中的关键作用。这个人口众多、受神学思想影响深厚的大国,正好能够起到抑制中国的作用。
实话说,印度的崛起,多少离不开中国这股“东风”的助力。
中国的快速发展,可是对美国、欧盟,甚至刚解体的俄国,产生了挺大的影响。
因此,整个国际社会都把手伸向了中国周边地区,而想要培育一个既听话又自负、能接替中国的国家,最合适的不二选择就是印度。
因此,实际上印度确实是在美俄等国家的强力推动下成长起来的。
不管是来自美欧的外资,还是俄罗斯的军事和能源援助,印度都把握住了这个好时机,一下子就把自己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拉开了差距。
更别说,中国一直坚持不结盟的战略,这给了印度不少机会,让它到处搞联络结盟,拉帮结派。
似乎把自己当成了和美国一样的亚洲领袖,各种结盟动作频频不断。
在神学文化的渗透上,印度确实比中国要做得更出色,这是没得说的。
在好多南方国家,为了让统治逐步稳固,加入一些神学元素实在是难免的。
从长远角度看,神学干预统治对印度不太有益,但就短期而言,这确实为多极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。
靠着这种调和外交,当中东局势紧张,石油供应出现麻烦时,印度甚至还能被西方国家视作替代选择,帮忙二次转售俄罗斯的石油,可见它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确实不小。
至于特朗普为何会突然对一直谋划的中国表现出那么大的不满,不光是因为俄罗斯石油的问题,更主要的原因,是美国实际上也感觉到来自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,让他们觉得不得不警觉。
讲白了,特朗普觉得一直给印度搞好发展的政策,就像是在养一只虎,迟早会惹祸上身。
这种想法,主要是从四个角度出来的。
第一,在对中国施加制裁的地缘政治意义方面,印度的进展很不明显,效果也挺慢。每当美国需要印度帮忙时,却发觉印度正忙着从两边的角力中捞取利益。
二是在长远来看,引进印度人才对美国产业造成的影响挺大。特朗普注意到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几乎都是印度人,这让美国的就业市场变得有点糟糕。
三是美西方在印度的投资一直是赔钱多赚少,不管是基础产业还是高端产业,全都被印度的各种严格的商业壁垒压得喘不过气来,外资的生意受到了很大打击。
四是这算得上是个典型的贸易逆差案例,印度自己那高得吓人的关税,简直堪比特朗普那位师傅的水平。
不过,印度那潜在的市场需求确实挺吸引外资的,毕竟印度有4亿中产阶级在崛起,年吸引的外资额也超过700亿美元。
虽然国家的经济政策看起来有点“吃人”的味道,但印度民间的创业热情可真挺高的,这也正是印度那笔巨大潜力的体现。
脏乱差这些问题确实成了印度在国际上的“标配”,不过归根结底,这也反映出了贫富悬殊带来的后遗症。
印度的富人区那真是有追赶美国上流社会的潜力啦,人家那高端消费水平是相当高的。
而且,为了跟中国比划比划,印度就拼命想超越中国。只要中国哪点出现点动静,印度就紧跟着学习,甚至还想赶上去。
比如这次九三大阅兵一结束,印度就宣布了未来15年的国防现代化计划,要把核航母和高超声速导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,打算为印度的军队转型做准备。
9月5日,印度推出了战略愿景文件《技术前景与能力路线图2025》,不管印度能不能真正实现,起码他们心里清楚未来要朝哪些方向努力。
在印巴冲突的事儿里,法国阵风战机遭遇败绩的情况,媒体多次报道,主要原因是印度空军对攻击距离估算失误,才会让战机被击落。
要是真打硬仗的话,印度的军力确实比一些只依靠美国基地庇护的国家要强不少,也比大部分南方国家厉害得多。
印度之所以成了笑话,主要是因为他直接跟实力强大的中国硬碰硬,换个人上场不一定就会是以牙还牙。
这些点一摆,能看出印度的发展前景挺大的,潜力可是相当可观啊。
要赶上中国或许挺难的,但如果几年内能变成政治多极化的一个核心,那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变成“第二个中国”还是有可能的。
要想中国发展,旁边的印度可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。了解它的优点和不足很重要,对未来的走势,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,要保持理智。
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,中美俄这些地缘政治格局都变成过去式,印度要是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,想变成第二个中国恐怕只能是个空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