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家庭孩子考61分及格,父母激动庆祝引爆争议

安徽一位父亲,在监控里听见妻子说“孩子考了61分”时,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,声音发颤:“及格了?!快,快给爷爷奶奶打电话!”他是一名医生,见过太多孩子因为分数崩溃、自残、抑郁。而他的儿子,曾是那个“总在及格线以下挣扎”的孩子。这一次,61分,是破冰的第一声裂响。

没有补习班,没有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他们家的庆祝方式,是下馆子吃一顿火锅,桌上全是孩子爱吃的毛肚和虾滑。

很多人笑:“至于吗?61分也值得全家开香槟?”可你有没有一瞬间,想起自己小时候——考了98分,妈妈问:“那2分怎么丢的?”考了全班第五,爸爸说:“第一名是谁?人家怎么做到的?”我们一路被“还不够好”推着走,却从没人告诉我们:“你已经比昨天强了一点点。”

这位父亲说:“我在医院见过太多聪明的孩子,最后输给了情绪。”所以他不比分数,只比进步。61分不是终点,是孩子终于愿意再试一次的证明。那一声“及格了”,不是对知识的掌握,而是对“我还行”的确认。

心理学有个词叫“正向强化”:孩子做对一件事,立刻给予积极反馈,他就会更愿意重复这个行为。不是非要考第一才配被爱,而是“你努力了,我就看见你”。就像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,专家会为他们“多看一眼”“多说一个词”而击掌欢呼——因为改变,从来不是惊天动地,而是由无数个“比昨天多一点点”堆出来的。

我忽然懂了,为什么我们总在长大后才学会爱自己。因为小时候,没人教我们庆祝“接近”。我们只被训练去追逐“完美”,却忘了,人生大多数时候,都是在61分的路上。

所以,如果你也正为某个“不够好”自责——请记住,那个61分的家庭,替你放了一朵烟花。它不照亮榜单,只照亮你心里那个曾被批评压得抬不起头的小孩。

下次,当孩子考了62分,或者你完成了计划里的第一步,不妨也来一场“进步派对”:一句具体的夸奖,一顿想吃的饭,一张手写的“今日成就卡”。不用盛大,只要真诚。让家,成为全世界最支持“慢慢来”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