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芷蕾封后夜,赵涛笑得比谁都欢!贾樟柯叼烟放话:我老婆的演技,需要评委打分?

辛芷蕾封后那晚,全网最该哭的人居然在笑?贾樟柯坐在台下鼓掌鼓得比谁都响,赵涛在后台给辛芷蕾递水递得比助理还勤快这剧情你敢信?

按理说赵涛陪贾导六闯戛纳主竞赛,六次陪跑,奖杯边都没摸热,结果自己老公亲手调教出来的女演员拿了奖,她居然笑得比谁都灿烂? 网友炸锅了:这哪是“最大受害者”,这简直是“最大捧场王”!

但你细品,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。 你以为赵涛心里没点小九九? 错! 她比谁都清楚,贾樟柯镜头下的她,早就不是靠奖杯定义的演员了。 从《站台》到《江湖儿女》,赵涛演的不是角色,是贾樟柯心里的中国女人史诗。

奖? 那玩意儿是给评委看的。 赵涛演的是给时间看的,给影迷看的,给贾樟柯半夜剪片时偷偷抹眼泪看的。 辛芷蕾拿奖那天,赵涛朋友圈没发一个字,但有人扒出她凌晨三点还在微博给贾导新片预告点赞这女人,心思根本不在奖杯上,她在等下一个本子,等贾樟柯憋出个能让她在柏林威尼斯横着走的剧本。

话说回来,辛芷蕾这奖拿得也挺玄乎。 不是说她不配,是时机太巧了。 那晚红毯上她穿得跟刚从敦煌壁画里蹦出来似的,媒体全在夸“东方美学巅峰”,结果后台采访被问到“有没有感谢赵涛老师”,她愣了两秒说“赵涛老师是我心里永远的影后”这话一出,弹幕直接炸成烟花。

网友分两派,一派说辛芷蕾情商天花板,一派说赵涛才是真·大女主剧本持有者:自己男人导的戏,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后辈,拿奖了自己在台下当气氛组,这格局,奖杯焊在她脑门上都不配形容她。

贾樟柯 领奖台下记者追着他问“失落吗”,他叼着烟笑:“我老婆的演技,需要靠评委打分证明? ”这话听着像凡尔赛,其实是大实话。 赵涛在他镜头里吃过多少苦? 《三峡好人》里蹲在废墟啃冷馒头,《山河故人》里抱着孩子在雪地里走三公里,贾樟柯拍戏从来不喊“卡”,拍到赵涛真哭出来为止。

这种演员,你给她颁个奖,她可能转头就问“下一场几点开拍”。 辛芷蕾的奖杯是镀金的,赵涛的履历是拿命换的前者亮给观众看,后者刻在电影史里。

别扯什么“文化壁垒”了,这话听着像借口。 赵涛在戛纳没拿奖,是因为贾樟柯的电影太“中国”了不是中国元素不够,是太够了。 老外评委看不懂山西话里的叹息,看不懂汾酒瓶底的乡愁,看不懂赵涛一个眼神里压着的三十年时代重量。

辛芷蕾的获奖角色是什么? 都市精英,情感纠葛,台词里英文夹杂着法语评委点头如捣蒜。 赵涛演的是什么? 是黄河边搓着衣服骂丈夫的女人,是县城舞厅里跳最后一支舞的姑娘,是连哭都要憋着不敢出声的母亲。 这种角色,拿奖? 不如拿把刀在评委心上刻字来得痛快。

网上有人说赵涛该急了,四十多岁还没个影后头衔。 急? 她急个锤子。 去年《风流一代》路演,有观众问“赵老师觉得最遗憾的角色是哪个”,她笑着说“还没拍出来的那个”。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你们操心奖杯,我操心剧本。

贾樟柯最近在筹备的新片,据说女主是个开卡车的女司机,横跨三省送货,车斗里装着丈夫的骨灰这角色要是真拍出来,赵涛不用演,往那一站,奖杯得自己长腿跑来找她。 辛芷蕾的奖杯是终点,赵涛的戏是永远在半路上的卡车。

最骚的操作是网友。辛芷蕾获奖热搜还没凉,贾樟柯赶紧给赵涛写剧本直接冲上第一。 底下热评第一:“贾导,你老婆给你生了六个孩子(指六部戛纳主竞赛片),你两个奖杯都不给买? 过分了! ”第二:“建议贾樟柯新片叫《影后养成记》,男主辛芷蕾,女主赵涛,剧情:教后辈怎么拿奖。 ”第三狠:“赵涛:奖杯? 我男人就是我的终身成就奖。 ”这届网友,比编剧还会编。

但你们真觉得赵涛没拿奖是亏了? 拉倒吧。 去年某电影节把“终身成就奖”颁给赵涛,她上台第一句话:“这奖太重了,我还在路上呢。 ”台下贾樟柯笑得烟灰掉了一裤子。 这才是真·狠人别人拿奖是终点冲刺,她拿奖是中途补给站。

辛芷蕾捧着奖杯接受采访的时候,赵涛在后台给贾樟柯整理西装领子,顺手把记者塞过来的话筒推到一边:“别吵,他在想镜头。 ”

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贾樟柯真给赵涛写个“冲奖本子”,你们猜会是什么样? 是让赵涛演个在戛纳红毯上撕奖杯的疯女人? 还是演个把评委锁在放映厅逼他们重看《站台》的悍妇? 或者干脆演贾樟柯本人,拍一部《如何让老婆拿奖的100种失败方法》? 评论区告诉我,你押那个剧本能让赵涛把奖杯焊死在手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