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监会无视量化做空!5000万股民可以开始激动了,这周A股迎来大涨

9月5日,A股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洗礼。上证指数在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依然收涨,深证成指暴力拉升2%,创业板指更是飙升3.48%,刷新了年内最大单日涨幅纪录。

与此同时,中国人民银行通过“买断式逆回购”向市场注入了10000亿元的流动性,尽管这仅仅是为了到期的一万亿逆回购进行续作,并未带来真正的增量资金。

1 量化交易的“合规外衣”

2025年7月8日,证监会推出的量化新规正式实施。新规明确:单个账户每秒申报、撤单超过300笔,或者单日申报、撤单超过2万笔,就算高频交易。

这一规定实际上为量化交易披上了合规的外衣,因为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达到每秒300笔的操作速度。量化新规实施第一天,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缩量状况,总成交量减少了2190亿元。

2 社保基金的大举减持

在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,机构资金正在悄然撤离。社保基金在二季度(4-6月)大举减持了164家上市公司。

据了解,社保基金在三季度(7-8月)减持幅度更大。从专用设备到中药,从互联网服务到化学制品,多个行业遭到了社保基金不同幅度的减仓。

杰瑞股份(002353)被减仓比例高达59.98%,济川药业(600566)被减仓44.07%,丽珠集团(000513)被减仓57.3%。这些数据可能预示着机构对后市持谨慎态度。

3 5000万股民的抉择

这意味着约有5000万股民会选择持股过节。调查显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正在缓解,多数投资者认为主要指数未来一季度内可能维持震荡走势。

有46%的投资者倾向认为创业板指能够跑赢大盘,上证综指不再受宠。这种情绪变化可能与近期创业板的强势表现有关。

4 警惕“死亡反弹”的陷阱

股市在暴跌后出现的暴力反弹,究竟是趋势的反转,还是精心设计的陷阱?有分析认为,当前A股的表现与2015年股灾后屡次出现的“死亡反弹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
当散户投资者误以为市场已触底,调整告一段落,并怀揣着“千金难买牛回头”的心态积极入市“抄底”时,却往往是主力机构资金伺机出货的时机。

数据显示,ETF基金规模持续下降,直接反映出大户及主力资金的持续撤离。他们正通过赎回基金来兑现投资收益,单日净赎回资金甚至达到了95亿元。

5 下周股市的三大风险信号

展望下周,A股市场可能面临三大令人担忧的信号。一是技术面顶背离风险加剧:创业板指的RSI指标已出现超买信号。

三是资金面分裂与杠杆风险:融资融券余额(两融余额)创下历史新高,而成交金额却持续大幅萎缩。天量的杠杆资金,如同一个埋藏在股市中的定时炸弹。

6 潜在机会与布局方向

尽管市场面临诸多风险,但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。新能源产业链狂掀涨停潮,固态电池概念爆发。

天宏锂电涨近30%,先导智能、金银河等20余只个股涨停。创业板的大涨受到三方面因素推动:一是新能源行业传来积极变化,锂电旺季行情来临。

二是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。三是潜在利好开始发力支持高端制造。这些因素可能继续推动相关板块的表现。

7 证监会政策的影响

9月6日,证监会发布了系列政策,包括严格规范融资融券业务。从2025年9月9日起,融资买入证券时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目前的80%逐步提升至100%。

证监会还强化了对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监测与监管,并限制了热门行业主题ETF的审批节奏。这些措施旨在防范市场风险,维护市场稳定。

消息公布后,作为A股“风向标”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应声下跌,跌幅一度扩大至2.8%。在香港市场,恒生指数期货同样走低,中资券商股和科技股板块承压明显。

8 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影响

美联储9月17-18日议息会议降息概率超90%,若兑现则利好全球流动性。尤其受益于弱美元环境的黄金、工业金属板块可能获得提振。

人民币汇率走强可能吸引北向资金回流。但需要警惕美股科技股分化(如英伟达大跌)对A股成长板块的情绪传导。

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对A股市场产生重要影响,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动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