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一段时间,效力于开拓者队的中国球员杨瀚森在NBA夏季联赛中发挥出色,获得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赞扬。在为杨瀚森的表现叫好的同时,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杨瀚森的成长路径及其借鉴意义。
在杨瀚森成才过程中,青岛篮球俱乐部高标准的培养模式功不可没,这一模式的要旨是以球员的成长为轴心构建培养路径。杨瀚森在青年队时期,青岛篮球俱乐部就将“登陆NBA”作为对其的培养目标。目标已定,俱乐部并未急于求成、迅速将杨瀚森送到国外,而是主动整合塞尔维亚、希腊等篮球强国的教练资源,与本土青训经验深度融合,在国内打造出接近NBA标准的训练环境。
如今杨瀚森被大家称赞的主要技能——策应时的传球视野、对抗后终结的稳定性、防守端对篮板球的判断等,正是在国内培养阶段被重点打磨的“看家本领”。
杨瀚森在NBA初露锋芒,证明国内青训体系同样具备培养NBA级别选手的能力。在杨瀚森迅速成长的背后,是值得中国篮球人借鉴的“青训指南”。在篮球领域,辽宁的人才储备丰厚、群众基础坚实,汲取培养杨瀚森的成功经验、在青训上取得新突破,或应从三个方面入手。
首先,要强化“终局思维”培养规划。对于有天赋的选手,在培养初期就应制定匹配更高舞台的体能标准与技术要求,而不是仅以“成为CBA主力”为终点。
其次,要打通国际资源与本土经验的对接通道。若能引入合适的国际教练资源,年轻球员的成长速度必然会加快。
最后,要构建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信任纽带。青岛队“不阻挠赴美”的承诺赢得了球员家庭的信任,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才输送机制的重要性。只有让球员和家长看到“留洋无门槛、发展有保障”的清晰路径,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才流失。
更多球员登陆NBA,最终受益的必将是中国篮球。杨瀚森的故事告诉我们,中国篮球不缺乏有天赋的球员,缺乏的是能让有天赋的球员持续进步的体系。我们期待更多俱乐部向青岛篮球俱乐部看齐,更期待下一个能在国际赛场闪耀的中国新星来自辽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