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曼昱领衔黑龙江队胜利的背后
说到乒乓球,咱们都知道,全运会的赛场每年都很热闹,只要王曼昱出场,基本大家都会预感,这场比赛要有点不一样了,因此这场女团赛黑龙江和天津的对决,气氛格外紧张,毕竟黑龙江有奥运冠军坐镇,而天津则是主场作战,谁也不敢轻敌,所以这场比赛赢得很不容易,关于胜负之外,其实有一个更值得聊的话题,就是,“谁是团队最坚实的靠山”,以及,“冠军到底如何带动整体表现”,这些问题或许比比分更值得关注。
先聊比赛本身,刚开始黑龙江领先两分,其实这些分并不轻松,范姝涵和张瑞配合默契,第一盘就顶住压力拿下,虽然对手齐菲和周倩婷拼得很厉害,不过依然失利,所以黑龙江这两人可不简单,随后王曼昱登场,对阵全锦赛冠军刘炜珊,说实话,外界还挺期待一场大战,然而王曼昱并没有给对手机会,连下三局带走胜利,比分很接近,不过她始终领先,因此实力确实让人信服,打到这,黑龙江已经2-0了,接着气氛开始变化,张瑞遇到齐菲被生胶制约,虽然拼的很凶,但还是爆冷落败,于是天津扳回一城,气势也起来了。
到第四盘了,范姝涵一度2-0领先,其实她发挥非常不错,不过刘炜珊很擅于调整节奏,最后居然实现翻盘,黑龙江原本局面突然打成平手,于是所有人都聚焦最后决胜盘,这时候,王曼昱再次出场,大家其实都在想,“奥运冠军还能顶住么”?只是现场气氛甚至比前几局更加紧张,比赛开始后,结果和大家的预期相反,王曼昱完全没有慌张,反而越战越勇,第一局就11-2轻松获胜,第二局更是没有给对手反击机会,等到最后一局,她竟然打出了11-0的悬殊分差,这种“剃光头”式的胜利,现场气氛可以想象,黑龙江队安心拿下,全场为王曼昱鼓掌,于是最后比分定格在3-2,这场胜利让黑龙江女团提前在团体赛打开局面。
不过说回核心,其实大家都明白,团队最稳的保障就是超级主力,尤其这种关键比赛,如果球员之间实力差距大,想靠整体能力获胜非常难,所以黑龙江女团几乎就是围绕王曼昱来设计战术,而她也确实毫无压力,连拿两盘,不仅比分漂亮,更体现出大赛经验,因此这种“关键先生”的角色,会为队伍提供巨大的安全感,大家只要知道,“只要王曼昱最后登场,比赛不会失控”,这种信任本身已经是胜利的一部分。
说到团队里的“超级核心”,其实各行业都有类似案例,苹果公司有乔布斯的时候,产品和团队总能保持极强的创新能力,甚至每次危机,他一出场问题就能被平稳解决,因此团队士气其实不是靠人多力量大,而是靠能量集中,关键时刻领导者定海神针,体育比赛也是这样,包括NBA里的詹姆斯,带队逆袭无数次,就是因为稳定发挥以及关键局面的掌控力,团队信心其实是被主力球员“托起来”的。
问题也随之而来,如果总是依靠一个人,其他队员便会产生依赖心理,长期来整体成长可能受到限制,黑龙江女团也有类似情况,除了王曼昱外,其他队员的能力与发挥起伏较大,团体赛的一些局面其实可以看出来,例如范姝涵和张瑞在前几盘状态不错,但后面面对对手压力时还是没能顶住,尤其被逆转的一盘,不可否认心态和经验还是存在差距,经验不足时很多时候信心会摇摆,其实这不仅是体育的问题,职场和管理团队也是类似,只要团队太过依赖某个人,遇到困难很容易失衡。
那怎么解决呢?其实答案也很简单,“既要发挥主力的作用,也要给新人机会”,日本乒乓球队在奥运周期推行所谓“梯队战略”,主力和年轻球员轮流上阵,虽然短期成绩偶有波动,但整体队员综合能力却明显提升,即使遇到突发状况,团队依然有应急方案,而且团体气氛更好,大家可以互相补位,压力分摊,要是只有一个人承担全部责任,任何小故障都会被放大,这一点,黑龙江队其实可以借鉴一下。
实际上,很多团队也尝试这样做,比如科技创业公司,为了长远发展,老板甚至会主动让年轻人参与核心决策,还鼓励错失一次胜利,给团队成长空间,包括不少国际知名企业,甚至把领导者轮岗当做常规操作,只要新人有舞台,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与创新力都能变强,遇到关键节点还是需要超级主力出场,这种平衡其实很难拿捏,不过一支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团队,一定是在“主力高水平”和“整体成长”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。
黑龙江女团这场胜利,是王曼昱实力冲天的体现,也是团队结构的缩影,胜负之外值得思考,究竟如何在团队中分肉眼可见的“主力价值”和不可忽视的“整体进步”之间平衡,这才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,那么下次比赛,你会希望王曼昱继续力挽狂澜,还是支持新人成长,大家觉得哪个更重要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