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路透社爆料,说印度的炼油企业准备大幅度减少从俄罗斯那儿进口的原油,原因嘛,就是美国对俄罗斯的Rosneft和卢克石油这两家能源巨头又实施了新的制裁措施。
这个事儿,看着像是印度“乖乖听话”,实际上里面全都是算账的道道。早些时候,印度从俄国买油,可是赚了不少便宜。
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,很多国家都不敢再从俄国买油了,反倒是印度,乘机趁便宜,变成了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,真是捡了个大便宜!
到了2023年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例已经飙升到22%,比2022年的10%多了一倍还要多,真是狠狠赚了一波!
而且,俄油的价格比国际油价低了8到12美元一桶,光这点,印度在2023年光买油就少花了大概35亿美元,国内通胀都跟着轻松不少。
更重要的是,印度进口的俄油中,有六成来自Rosneft和卢克石油,这两个可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力量。
要讲印度的炼油公司中谁最引人注目,毫无疑问就是信实工业了。
这家公司可是印度最大的私营炼油企业,同时也是从俄国进口油最多的那一位。
据一些内部人士透露,信实公司正打算大幅度减削,甚至停掉从俄国进口油的业务,跟Rosneft那些长期供货合同可能也要暂时搁置了。
就算信实的发言人嘴上说得挺小心,提到是在“重新调整”,还特别强调“绝对遵守政府的指示”,但再聪明的人都能看出,这阵势已经悄然改变了。
不只信实那边,印度的国有炼油公司也没闲着。
像印度石油公司这样国家的企业,正赶紧检查自家的贸易资料,生怕供应链上哪个环节触碰到了美国制裁的底线。
得说明,2023年印度的国有炼油企业从俄国进口的石油,已经占了全国俄油进口总量的一半还多,要是他们减少购买的话,印度从俄罗斯拿油的数量肯定得往下走。
印度炼油商慌了:信实要停俄油,国企急查文件
有人或许会好奇,为什么印度炼油公司突然变得这么谨慎?之前他们还以为只要想买就能买,没想到事情完全不是那么简单。
有个印度炼油厂的负责人说得挺直白:“全靠银行的态度。”
说得挺实在的,现在哪个国家都知道,美元在国际金融里头就是老大哥了。美国对金融机构那威慑力,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以前巴基斯坦有家银行也遇过麻烦,因为帮伊朗搞原油买卖,被美国动手弄了二级制裁,结果直接被踢出了SWIFT系统,海外业务差点休眠了半年的时间。
之前那事儿摆在那儿呢,印度的银行要是胆敢冒这个险,假如它们怕被制裁,不愿意帮俄油交易做清算或者支付,那印度想要继续买俄油就成了难题,付款没法出,进口量可能直接归零了。
其实信实早就心里打算了,它底下那个贾姆纳加尔炼油厂,可是全球最大的单个炼油厂,差不多四成的产能都用来出口成品油。
你知道吗,从2024年2月开始,欧盟就决定不允许俄国生产的成品油再进入自己的市场了。
信实本来就在琢磨,为了出口业务,得暂停向出口炼油厂供应俄国油。这次美国的制裁,简直就是压垮那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卡脖子的不是油,是银行:美元结算攥着命门
其实,炼油厂虽然有点着急,但真正牵头操作的,还是美印两国之间的那场博弈。
美国这招“胡萝卜加大棒”弄得挺巧,一边用制裁作为大棒敲打印度,一边又把贸易协议当成甜头递过去。
之前,美国对印度征收了50%的惩罚性关税,涉及钢铁、铝制品这些印度向美出口的重要商品。
整整一年,印度因为这关税,少赚了超过40亿美元。
美国表示,如果印度配合对俄能源的制裁的话,关税就有可能降到跟越南、韩国这些亚洲伙伴差不多的档次,还能推动美印之间的贸易协定。
印度心里明白得很,一方面是近在咫尺、价格实惠的俄国石油,另一方面则是美国这个关键的出口市场。
要是真的为了油跟美国闹变脸,把关税一直压得很高,那损失可比节省油钱亏得还要多,明白吧。
这次美国对俄油的两大巨头动手,感觉更像是在给印度最后通牒,逼着它在能源和贸易上的利益之间做个抉择。
不管是谁站在印度这个位置,都得仔细权衡一下这事儿。
现如今,印度下决定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呀。
它得转而向中东的沙特、南美的巴西这些地方购买石油当作替补。
不过,这些油价可不如俄油便宜呀,沙特出口给印度的原油,一桶就比俄油贵了5美元。
虽然有人分析师说,年进口账单涨幅不到2%,但能源可是整个经济的根基,这点成本一升,最终肯定会传导到老百姓的日子里。
到2024年3月份,印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.8%,其中能源部分就拉升了0.6个百分点,要是油价再高点,通货膨胀恐怕就得突破5%的关卡。
这一下子,印度这么一动撩动了全球能源市场,波动顿时就会跟着来。
消息一出,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上涨了差不多5%,从80.2美元涨到84.1美元,创下本月最大的一天涨幅。
俄罗斯方面的麻烦更大了,失去了印度这个最大海运买家,2024年前一个季度对印度的原油出口相比之前缩水了18%,只能把俄油的折扣提高到15美元每桶,才勉强能吸引到中国的买家。
特别有趣的是,印度一直强调“战略自主”。这两年里,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择了中间立场,一方面不惹西方,另一方面还能用便宜的油筛得不少。原本觉得自己挺自主的,结果怎么样呢?
这次一看,在巨大的经济和金融压力面前,那点自主空间简直是不够用的啊。
全球一体化把各个国家绑得死死的,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脱离得开,印度这次就挺好的例子,直截了当地说。
整体来看,印度减少俄罗油的进口,并不是单纯为了响应美国的制裁,而是权衡好得失之后作出的决定。它们损失了低价的油源,但换来了美国的关税下降和贸易协议的推动,对印度来说,这虽然不是理想,但也是不得已的现实之举。
这选择背后,实在是炼油厂商被动进行调整,银行也在避险中做出了妥协,还牵扯出了全球能源市场那一连串的波动。
接下来,就看美印这份贸易协议能不能顺利达成了,印度要是找别的油源,能不能把成本压得住,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后续局势的变化走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