颠覆空战规则?美军“超级大黄蜂”挂载300公里“长臂”,美媒:中国战机“毫无胜算”!

最近,一张照片在美国海军圈子里炸开了锅。11月5号,官方账号大大方方地放出了一张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的帅照,但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公关图,懂行的一看,心都凉了半截。

照片里,一架隶属VX-9“吸血鬼”中队的战机,翼下挂着四枚比机身还抢眼的巨型导弹,旁边还簇拥着三枚AIM-120和两枚AIM-9X,这配置,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。

照片拍摄于9月11日的“灰色旗帜”演习,而让所有人肾上腺素飙升的,正是那款新玩具——AIM-174B远程空对空导弹。这玩意一亮相,《国家利益》杂志的标题就跟打了鸡血似的:《中国战机面对强化超级大黄蜂毫无机会》。

文章吹得天花乱坠,说这架飞了快三十年的老将,现在能站在320公里外,一键把对手送回老家。这话听着像喝高了,但背后这盘棋,可比你我想象的要大得多,也黑得多。

老狗玩出了新花样

提起“超级大黄蜂”,老军迷们都熟。这飞机从1995年首飞,就是美国航母甲板上的万金油,任劳任怨。它比老款“大黄蜂”大了一圈,空战、舔地、加油,啥脏活累活都干。但毕竟是上个世纪的设计,面对满天飞的五代机,多少有点英雄迟暮。

为了让这位老兵再续二十年,海军从2015年就开始折腾“BlockIII”升级计划。如今,这套豪华升级包已经量产。驾驶舱里换上了跟特斯拉似的触摸大屏,数据链也更新换代,飞行员的脑袋直接就连上了整个战场的网络。

更要命的升级,在“眼睛”和“拳头”上。它的APG-79有源相控阵雷达,号称能看到200英里外,还能一心多用。再加上一套IRST红外搜索系统,不开雷达也能鬼鬼祟祟地锁定你发动机的热信号。海军放话了,有这些,超级大黄蜂干到2040年,等六代机?不着急。

三百公里的死亡凝视

但真正让这架老飞机原地飞升的,还是那个代号“枪手”的AIM-174B。这玩意儿其实是“旧瓶装新酒”,它的前身是军舰上的SM-6标准防空导弹,出了名的射程远、精度狠。雷神公司硬是把它从船上搬到了飞机上。

这一改,简直是捅了马蜂窝。舰载导弹的底子,让它从万米高空发射时,跟打了鸡血一样。射程轻松超过160公里,有些报道更是吹到了320公里以上。这是什么概念?美军现在的主力AIM-120,射程也就80公里;中国的霹雳-15,外界猜也就100多公里。

AIM-174B的出现,等于直接把美军的攻击半径翻了好几倍。这让人瞬间想起了当年F-14“雄猫”带着射程240公里的“不死鸟”导弹,在天上横着走的时代。那股子霸道劲儿,又回来了。

太平洋上的新棋局

美国海军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地给老飞机装上这么长的胳膊?答案就一个,太平洋对岸的压力,实在是太大了。中国的歼-20隐身战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“下饺子”,有分析说,到年底数量可能奔着500架去了。

这款五代机不仅藏得好,手里的霹雳-15导弹也不是吃素的。未来的空战,就是比谁先发现、谁先开火。歼-20能仗着隐身优势,在美国飞机看到自己之前就动手,这是五角大楼最头疼的噩梦。

于是,一套全新的剧本写好了。未来的战场上,隐身但金贵的F-35C当“斥候”,悄悄摸进对手防区,找到目标后,通过数据链把坐标发给几百公里外盘旋的“超级大黄蜂”们。

这些“超级大黄蜂”此时就成了“飞行军火库”,它们根本不用冒险,就在安全区里,像玩游戏一样,对着坐标发射AIM-174B就行。这种“A射B导”的打法,理论上能让歼-20的隐身优势废掉一半。你再能躲,我的导弹射程比你的雷达还远,你还没看见我,死神就已经敲门了。

龙吟岂是空谈

美媒的算盘打得噼啪响,但真到了天上,可不是按计算器那么简单。中国空军显然也不是等着挨打的角色。就在美媒疯狂造势的时候,解放军的战机正在用行动说话。

今年7月,外媒就报道歼-20在东海跟F-35玩起了“猫鼠游戏”,而歼-15则把F/A-18“超级大黄蜂”客客气气地“请”了出去。中国官媒称之为“高价值拦截”,这背后的自信,不言而喻。

《国家安全杂志》最近一篇文章,用“隐身加长程”来概括歼-20的战术。歼-20的雷达反射面积小,就是天生的高级刺客,而霹雳-15的射程也足以让任何对手不敢掉以轻心。真要被贴身了,它带的霹雳-10格斗弹,更是致命的毒牙。

更可怕的是数量。按照网上流传的说法,中国一年能造上百架歼-20,这种堪称恐怖的工业能力,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。当几百架隐身战机同时出现在战场上时,任何技术优势都可能被数量稀释。

结语

这波围绕“超级大黄蜂”的宣传攻势,时机选得非常微妙。从航展公开展示,到官方高调放图,每一步都充满了政治算计。特朗普总统的白宫,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、展示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的机会,尤其是在军事肌肉上。

这背后,除了威慑对手,也少不了为预算摇旗呐喊的成分。海军下一代舰载机项目推迟了,这五百多架“超级大黄蜂”还得接着干。怎么说服国会山的老爷们掏钱升级这些老家伙?

没什么比“我们有了能吊打中国最强战机的杀手锏”这种故事,更能让预算委员会的笔杆子松动了。这套说辞,既能为升级项目铺路,又能给海军自己打气,顺便还能给后续的新订单造势,一石三鸟。

总的来说,给“超级大黄蜂”装上AIM-174B这只“长臂”,确实是空战规则的一次颠覆。但要说靠这个就让中国空军“毫无胜算”,那纯粹是自欺欺人。现代战争是体系的对抗,不是两件武器的单挑。中国的空中作战体系正在飞速成型,歼-20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爬坡。美军的矛变得更长,中国的盾也只会造得更厚。太平洋的天空,因为这些越来越致命的武器,变得更加拥挤和危险,但这盘大棋,远未到终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