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勒斯坦梦想破灭?哈马斯后代断言:国家永不诞生,威胁西方与以色列安全

全世界的目光好像都黏在了一张地图上,那张地图正在飞快地变着颜色。承认巴勒斯坦,这股浪潮简直像海啸一样,一个接一个,似乎马上就要从这片色彩斑斓的纸上,催生出一个真正的新国家。

到处都是支持的声音,几乎是一边倒,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一刻屏住呼吸。

但就在这片喧嚣的赞同声里,一个最不应该、也最不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,炸响了。就像晴天霹雳。这个人说,建立巴勒বেন斯坦国?别做梦了。这不仅是痴人说梦,这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,不只对以色列,对整个西方世界都是。

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,可能也就罢了。但说这话的,偏偏是哈马斯创始人的亲儿子。

这股外交上的浪潮,说实话,来得有点让人猝不及防。九月二十一日,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葡萄牙,几个大国突然就一致行动了。紧接着,就一天,真的就只隔了一天,法国、比利时,还有另外四个欧洲国家也跟上了。承认巴勒斯坦的联合国成员国,一下子就飙到了157个。联合国总共才193个成员,这个数字,你说它代表了什么?这几乎就是压倒性的宣告。

联合国的决议也下来了,白纸黑字,给这股浪潮盖了个官方的戳。说得很明白,支持“两国方案”。当然,也给哈马斯提了条件,硬性条件:你们必须放下枪,而且以后加沙的管理权,你们想都别想。

就连一直很微妙的俄罗斯也说话了,普京的新闻秘书说,这场冲突,又激烈又悲惨,唯一的出路,真的,唯一的出路,就是回到“两国方案”那条老路上。好像全世界都达成了共识,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,就是那条最后的底线了,再退就没地方退了。

可共识这东西,从来都是有另一面的。在一次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高级别会议上,两个座位空得特别扎眼。美国和以色列。他们人没来,但态度比谁都来得响亮。这种沉默,有时候比任何话语都更强硬。

华盛顿那边呢,做得更绝。第六次了,在安理会,一票否决,把停火决议草案又一次给摁死了。不仅如此,白宫还盘算着,再给以色列送去五十亿美元的军援。美国的逻辑,简单,甚至有点粗暴:哈马斯不被彻底铲除,什么和平,什么方案,都别跟我谈。这种不和谐,在欧洲内部其实也一样有。意大利就说得很清楚,现在这个时候,我们不会承认巴勒斯坦。甚至连欧盟对以色列搞的一些制裁,他们都不想完全执行。

至于以色列高层,那态度就不是墙了,是钢板。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话,扔在地上都能砸个坑:只要是在约旦河西边,就不可能出现一个巴勒斯坦国。他说,现在承认巴勒斯坦,跟“奖励恐怖主义”有什么区别?他的国防部长卡茨,更是立下了军令状,哈马斯在一天,我们就打一天,绝不停手。而以色列驻联合国的代表,丹尼·达农,干脆直接宣布了外交的死刑:“两国方案”?这玩意儿已经死了,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了。

如果说,这些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反对,都还在意料之中,那接下来这场来自巴勒斯坦内部的“背叛”,就真的像一把刀,直接捅进了这场冲突最深的伤口里,然后还在里面搅了搅。

主角,摩萨布·哈桑·优素福。

他的身份,怎么说呢,太特殊了。他爹,是哈马斯的灵魂人物。他从小听的、看的,全都是关于圣战的荣光,捍卫家园的信念。不出意外的话,他就是哈马斯未来的“太子爷”,前途无量。

但命运这剧本,写得比谁都离奇。十几岁的时候,摩萨布因为走私武器被抓了,关进了以色列的监狱。这本来是英雄的履历上光辉的一笔,结果呢,成了他信仰彻底崩塌的开始。在那个又冷又暗的牢房里,他到底想了些什么,没人知道。他只知道,他开始怀疑自己从小信奉的一切。

更疯狂的是,他后来,竟然秘密成了以色列情报机构辛贝特的线人。代号,“绿王子”。这一干,就是十年。

那十年,他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?白天,他是哈马斯核心圈里的好兄弟,大家一起高喊口号,分享着“共同的理想”;到了晚上,他就把那些关于自杀式袭击、暗杀的绝密计划,一个字一个字地,传给自己人眼中的“死敌”。

他的一句话,可能就挽救了几十上百个以色列人的命。他从内部,改变了这场冲突的走向。这十年,他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?每天都在演戏,身边是最亲近的人,也是他要出卖的人。心里是使命感在支撑,还是对过去的信仰已经绝望到了极点?天知道。

所以,当他最后选择把一切都公开,彻底站到哈马斯对立面的时候,整个世界都懵了。他不仅不后悔,反而把枪口对准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整个巴勒斯坦抵抗运动。

他炮轰所谓的“巴勒斯坦主义”,话说得极狠,他说那是一种“邪教式的诅咒”,一个被“人为构建”出来的概念。在他眼里,“巴勒斯坦建国”这个想法,从根上就是个实现不了的人为构想。

然后,他抛出了那个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论断:如果巴勒斯坦人真想过上好日子,唯一的办法,就是彻底扔掉那种建立在“我们是受害者”这种叙事上的民族认同。

他最尖锐的指控是,经过那么多年的思想灌输,普通的巴勒斯坦民众,和哈马斯,实际上已经分不开了。大家都是那个暴力漩涡里的一部分。他这话不是瞎说的,他亲身经历过2000年到2005年的第二次大起义。他说他记得清清楚楚,就是巴解组织创始人阿拉法特的煽动,把他爸也卷了进去,最后死了几千人。

对于去年十月七号那场袭击,摩萨布的看法,更是让人后背发凉。他说,那根本不是偶然。那是巴勒斯坦人长期以来那种“暴力加上受害者情结”的身份认同,必然会结出的果子。他甚至爆料,很多惨无人道的暴行,根本不是哈马斯的精锐部队干的,而是大量的加沙平民,在那种极端狂热的情绪下,自己冲进去干的。他说,那一刻,连哈马斯自己都控制不住那失控的场面。

可是,无论外交官们的蓝图画得有多好,无论关于身份认同的辩论有多深刻,这些宏大的东西和现实之间那道巨大的鸿沟,最终,都是用一条条人命去填的。

去年十月七号,哈马斯发动袭击,杀了大概1200个以色列人,还抓了250多个人当人质。

然后,以色列的报复来了。加沙付出的代价,已经无法用数字来形容。死亡人数,超过了六万五千。六万五千,这已经不是一个数字了。

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,话说得非常重,直接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犯下了“种族灭绝”的罪行。报告里的细节,你看一眼都觉得喘不过气。所有死者里,83%是平民。平民里头,妇女和儿童又占了46%。以色列军队在人口那么密集的地方,用没有制导的炸弹。炸医院,炸避难所,炸救护车。整个加沙被死死地封锁住,成了一座人间炼狱。

联合国的报告还确认,加沙正在经历一场灾难性的饥荒。医疗系统?早就没了,完全崩溃。医生们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手术,截肢。你能想象吗?

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,情况就更绝望了。加沙95%的孕妇,连最基本的医疗护理都得不到。还有一个数据,让人心都碎了:在这里,每十分钟,就有一个孩子,因为饿,或者因为生病,就那么死了。

所以你看,外交官们在会议桌上吵得脸红脖子粗,思想家们在解构着民族到底是什么,但这一切,都显得那么苍白。因为杀戮还在继续。

和平的曙光,从来都不是签个文件就有的。它取决于能不能停止杀戮,能不能重建哪怕一丁点最基本的信任,能不能把内部和外部那些巨大的裂痕给补上。在“国家”这个宏大叙事的阴影下面,真正等着被拯救的,是那片土地上,每一个还在呼吸的人,和他们心里那点早就被磨得快没了的,对明天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