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维刚这次真硬气了!卖切糕时大妈还价五块都不让,转头却免费送人?

李维刚不包塘了,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舒坦。

20号还在厦门夜市搞什么“饭团挑战”。

那天晚上人山人海,一堆大学生围着他转。

他原以为一个饭团能撑好久,结果人家一口一个,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好几个。

五百块说送就送,出手挺大方。

三天后人已经飞到新疆大巴扎了。

自驾去的,车轮子都没停。

在火星基地那边玩扔轮胎,烤鸡架上滋啦冒油,风吹得帽子都快飞了。

身边站着俩姑娘,笑得比他还开心。

说实话,戈壁滩风是大,但心也敞亮。

以前包塘那会儿整天愁眉苦脸,现在终于喘上气了。

中间接到个电话,说有人车陷沙地里了。

他二话不说掉头就去。

到了一是个女司机,一个人干着急。

帮忙拖车折腾到半夜,手都磨红了,可脸上还挂着笑。

第二天跑到伊宁集市,赶上“公主选夫”表演。

台上的“公主”穿金戴银一挥手,绣球直奔他脑门飞来。

他愣了一下才接住,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根。

明知道是节目,可那股子激动劲儿,像是真被看上了似的。

这种旅行才算数啊。

吃最香的肉,玩最野的项目,还不用看谁脸色。

但他到底是个做生意的命,玩归玩,脑子没停。

以前被人坑怕了,黑心塘主一个个嘴甜得像蜜,转头就让他亏得底朝天。

现在不一样了,心硬了,话少了,答应的事才做,不说废话。

之前试过包果林,猕猴桃摘了两天没人要。

最后找批发商一口气全甩了,净赚几千。

那次之后他就明白了,别死磕,灵活点反而有钱赚。

这次来新疆,一眼盯上切糕。

他自己爱吃,也觉得这东西好带礼。

游客谁不想捎点地道特产回去。

随便进了一家甜品店,问价。

一小块切糕,还没巴掌大,老板说一斤。

他差点呛着,这也太压秤了吧。

35一斤,看着倒是真漂亮,葡萄干塞得满满当当,亮晶晶的,不干也不硬。

聊得投机,老板让他进后厨看看。

这才发现,正宗做法跟他在家做的差远了。

坚果不能跟糖浆一起炒,一炒就齁甜,颜色也发暗。

糖浆熬到刚好就行,不能出糖色,不然切糕就不透亮。

他回想自己以前做的,黑乎乎一团,拿出去都丢人。

材料备齐,他动手搅和起来。

一顿乱捅咕,二十斤切糕出炉。

铺上蜜饯晾凉,香味直接飘出门外。

成本算下来一斤十块左右。

没房租,没人情开销,水电也是蹭的。

他定价十五,便宜卖。

第一天在店门口摆摊,喊了半天,没人买。

零零碎碎卖了几盒,急得他直挠头。

立马换地方,搬到街口人多的地儿。

一盒十五,两盒三十。

价格真不算贵,可还是有人砍价。

一个大妈走过来,挑了个大盒,问完价张嘴就压到二十。

他说降五块,二十五成交。

大妈嘟囔说二十才愿意带回家请客。

两人僵着,最后谁也没让步,黄了。

我寻思你一个大妈,砍网红的价还砍这么狠。

人家千里迢迢来做个切糕,图啥。

更离谱的是,没过多久又来个小姑娘,也想要大盒,开口就是二十。

这回他只肯降两块,二十八卖了。

小姑娘答应得痛快,拎着走了。

对大人抠门得很,对孩子完全换副心肠。

两个小女孩跑过来说想吃,没钱。

他转身就拿了一盒递过去。

本来想给两盒,小孩说一盒就够了,分着吃。

还有个孩子拿着十块钱来买一小块。

他切好了,顺手把钱塞回去。

“拿着吃吧,不够再来。”

看得出来,这几年包塘把他对成年人的信任一点点磨没了。

见多了耍赖的、装可怜的、背后捅刀的。

现在面对大人,防备心重得很。

可孩子一开口,他那根软肋立马就松了。

希望他别哪天连这点善意都被骗光吧。

这事你要问我怎么看。

我觉得他活得越来越像个人了。

不是那种只会赚钱的机器,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老好人。

有脾气,有底线,也有柔软的地方。

这样的李维刚,比从前可爱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