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2025年汽车圈最魔幻的剧情,理想汽车绝对能拔得头筹。
这头7月份刚因为未经允许拿东风柳汽的乘龙卡车做对撞测试,弄得灰头土脸道歉收场;没过俩月,又捅了个更大的篓子——竟然在没获得授权的情况下,把我国的空中长城歼-20、歼-10等现役主力战机,当成了自家新车的宣传背景板。
这回,它一脚结结实实地踢在了中国航空工业这块厚重的钢板上。
事情不复杂,发生在9月下旬的长春航空展期间。
理想汽车为了蹭航展热度,发布了一张海报,把自家MEGA和歼-20、歼-10、空警-500整整齐齐摆在一起,配文《与国同梦,与家同行》。意图很明显,想借国防重器的硬核形象,为自家产品镀上一层“硬核”“可靠”的光环。
这算盘打得是响,可惜却打错了对象。
9月20日,正主儿找上门了。
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中心直接发出一封质询函——“未经授权,擅自使用军机形象,涉嫌严重虚假宣传和知识产权侵权,请立刻删除并公开道歉。”
更尴尬的是,他们还想“甩锅”给航展主办方,说“我们和长春航空展方面沟通过”。
结果中航工业连夜打脸:品牌中心从未授权任何航展服务供应商使用军机形象,所谓“沟通”不具备法律效力。
这话说白了就是:你理想汽车就算和航展方聊过,航展方也没这个权力答应你,你找错庙门了。
理想这波属于典型的“我以为可以,其实不行”。
红旗汽车与歼35的广告,理想估计是眼红了
红旗汽车与歼35的广告,理想估计是眼红了
红旗汽车与歼35的广告,理想估计是眼红了
更讽刺的是,这似乎已经不是理想第一次“我以为”了。
早在2023年,理想L9车主座椅里发现水银,李想微博怒怼“造谣者脑子里都是汞”,结果警方介入,确认水银属实,理想沉默收场;2022年,李想在发布会上说“司机是低等级的人”,被网友集体讨伐,最后被迫道歉;2025年7月,理想搞了个L8对撞乘龙卡车的测试,被东风柳汽公开质疑“测试不严谨、误导公众”,理想再次“高度重视”。
一句话:理想的公关史,就是一部“嘴硬—打脸—再嘴硬”的循环史。
但这一次,他们碰的不是网友,不是车企,是中航工业,是歼-20。
歼-20是什么?是国家重器,是军工核心资产,是连央视都要打码的存在。你理想一个商业品牌,说用就用,还拿来贴车卖车,真把军机当“免费素材库”了?网友嘲讽得狠:“下次是不是要把东风导弹拉出来做后备箱空间演示?”
更离谱的是,理想不是没人提醒。
据新浪财经报道,他们在收到质询函后,才“第一时间暂停相关宣传”。也就是说,如果没被点名,他们大概率还会继续“与国同梦”下去。这个操作,翻译成人话就是:只要没人发现,我就继续侵权。
现在,中航工业已经明确要求三点:删除内容、公开道歉、书面回复,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。理想方面则继续“高度重视”,但截至9月26日,未见任何公开道歉声明。
难不成还在等理想法务部发力呢?
网友已经等不及了,评论区金句频出:
“理想法务部:请求出战!”
“借你十个胆,下次他就敢告中航!”
“理想:不要给我哇哇叫,不然我把车停你中航跑道上”
“理想:下次我想撞战机测试”
“@李想 小李子,告他,竟然敢跟你叫板,你和你的法务团队千万不能怂啊!谁怂谁孙子!”
“学学西贝贾老板,饭店可以不开,但必须跟你老罗掰扯一下子。理想老板,汽车可以不造,但必须跟你中航工业论个高低”
......
这事出来之后,最憋屈的估计是理想车主了,就想好好开个车,以后这车开上路了怕不是会被人指指点点道——这不是那个敢撞歼-20的理想车吗!!
说到底,理想这次不是不懂法,是太懂流量了。
他们太知道“歼-20”三个字有多燃,太知道“与国同梦”有多好听,太知道怎么把一场商业合作包装成“爱国联动”。但他们忘了,军机不是道具,军工不是背景板,爱国也不是营销话术。
不过咱就是有点好奇:一个车企,为什么一次次在红线边缘蹦迪?从“棺材车”律师函到“对撞测试”翻车,从“司机低等级”到“歼-20同框”,理想似乎总能在“我以为可以”的边缘反复试探,直到踩雷。
这不是疏忽,是路径依赖——靠争议换流量,靠嘴硬搏出位,靠“爱国”洗品牌。只是这次,观众不买账了,军工更不惯着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