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档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民综艺,如今却迎来了最黯淡的时刻,最新一期收视率如断崖般跌至0.02%,这个近乎归零的数字,犹如一纸冰冷的死亡证明,宣告《王牌对王牌9》在观众心中已然"寿终正寝"。
极具讽刺意味的是,就在节目口碑崩塌之际,它却在行业盛典上捧回了"年度优秀作品"的奖杯。
当满屏弹幕飘过"尴尬癌犯了""救救观众"的哀嚎,与领奖台上熠熠生辉的奖杯形成鲜明对比时,这种荒诞的割裂感,恰似一柄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了综艺市场的畸形生态,它或许仍是资本掌心的宠儿,却早已被观众用遥控器投进了"综艺坟场"。
《王牌对王牌》第九季的第12期,本该是个温馨的告别。但当主持人沈涛带着嘉宾们站在回忆的照片墙前,宣布这期内容只是前11期“未播片段合集”时,很多守着更新的老粉丝心里咯噔一下。
这感觉就像你盼了一周的豪华大餐,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盘隔夜菜回锅。尤其记得上一周,沈涛还信誓旦旦地说特别篇“诚意满满”,吊足了胃口。结果所谓的诚意,就是剪辑师把之前剪掉的边角料拼凑起来?这糊弄得也太明显了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节目的播出套路。有细心的观众发现,这节目每年都玩一样的把戏,第12期用未播片段凑数,真正的收官总要拖到春节档,顺带为沈腾等明星的春节电影做宣传。
这季更离谱,前期宣传写着“全12期”,播着播着悄悄改成了“全13期。这种小动作,就像你去买东西,说好一斤足秤,回家一称只有八两,心里那股憋屈劲,别提多难受了。节目组把观众当傻子哄,时间长了,谁还愿意买单?
如果说播出形式是“懒”,那游戏内容就是“烂”。一打开这期所谓的收官篇,第一个游戏又是那个让人看到生理性不适的“传声筒“这个游戏到底还要用多少年?
观众们早就审美疲劳到“看吐了。节目组难道就想不出一点新花样了吗?整个节目的游戏设置,给人的感觉就是策划人员已经彻底躺平,抄自己过去的作业都懒得改个题目。
这期节目里最让人火大的,是关晓彤和杨迪在游戏环节中的一段互动。当时游戏快结束了,关晓彤眼看要受罚,她不是想着怎么好好玩,而是直接选中杨迪当“替罪羊”,然后对着人家开始“尖叫攻击。
杨迪明显还想按规则来,但关晓彤根本不理这茬。更气人的是,事后她居然还抢先告状,说杨迪不跟她对话。好在旁边还有个明白人于洋,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:关晓彤根本就没说游戏词,没做游戏动作,光在那儿喊“救救我”了。
最让人心寒的是主持人沈涛的态度,明明情况已经很清楚,他却话里话外偏向关晓彤,说什么“不知道是她说了你没续上,还是她没说清楚。
这种和稀泥的做法,让杨迪这个老实人只能吃哑巴亏,最后还发扬风格,自己一个人扛下了惩罚。这一幕,活脱脱就是职场里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的综艺翻版,看得人心里堵得慌。一个主打“家族温情”的节目,连最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,还谈什么家族爱?
节目组大概也觉得光放游戏太干巴,中间又插了10分钟的互相颁奖和感谢环节。但这煽情戏码来得太不是时候刚看完主持人拉偏架,再看着嘉宾们眼眶湿润地诉说深情厚谊,观众只觉得脚趾抠地,满屏都是大写的尴尬。
他们之间的感情,真有嘴上说的那么好吗?还是只是按剧本演的一场戏?《王牌》的颁奖,不像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的吐槽大会那么犀利真实,只剩下假大空的客套话。唯一有点价值的,可能就是那个当奖杯发的抱枕了,至少还能拿来靠一靠。
反观同期收官的对手们,《王牌9》的失败就更明显了。《奔跑吧13》收官,节目组帮范丞丞圆了导演梦,整个设定是PD对抗,新鲜感十足 。
藏粉笔的游戏,每根粉笔的死法都成了笑点,李昀锐一上来就天崩开局,观众笑得肚子疼。最后陈哲远的假发上天,那是可遇不可求的“综艺之神”降临,是节目组和嘉宾共同创造的真实快乐。别人收官是量大管饱,有正片有加更,《王牌9》却是能省则省,敷衍了事 。
《五哈5》则走了另一条路,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。邓超在排练鹿晗的《我们的明天》时,一个人躲起来偷偷抹眼泪。
那一刻,没人觉得他矫情,因为邓超、陈赫、鹿晗这些年,真的是在观众眼皮子底下一起走过的。这种积累下来的兄弟情,比《王牌》里硬拗的“家族情”真实一百倍。
节目最后,王祖蓝蹦极时,邓超和陈赫喊出那句跨越十年的“We are 伐木累”,直接引爆了观众的泪腺。就连鹿晗人没到,节目组也用心地放了他的原声,让整个告别显得特别圆满。
《王牌9》的问题,其实是积重难返。早在第九季刚开播时,毛病就全暴露了。嘉宾多得像开菜市场,十七八个人挤在台上,镜头碎得不知道看谁。
核心人物沈腾,已经从“王牌家族”的核心变成了“王牌好友”,镜头被切得七零八落,全程像在插缝表演。节目组还硬捧一些像欧豪这样的艺人,给他C位和大量镜头,但他全程放不开,像个“电线杆”,效果适得其反。
老戏骨唐国强的参与更是灾难现场。年轻人玩的梗他一个都听不懂,全场嘉宾还得小心翼翼看他脸色,生怕冷落了这位“老佛爷。
泼水惩罚时,就他一个人特殊,坐在椅子上滴水不沾 4。综艺需要的是放松和真实,不是这种让人窒息的人情世故和等级分明。金靖则走向另一个极端,为了抢镜头用力过猛,五官乱飞,硬蹭唐国强撒娇,看得人脚趾抠地 4 5 。这种表演式的搞笑,早就过时了。
总导演吴彤曾回应嘉宾变动时说过,贾玲因拍电影缺席,但王牌家族始终在。可观众看到的,是灵魂人物沈腾和贾玲相继退出后,节目彻底“被打回原形”。
新加入的常驻嘉宾,要笑点没笑点,要默契没默契 。特别是那些一部代表作都没有的艺人,在综艺里“混日子”的痕迹太明显,看得人尴尬。像杨迪、金靖这类综艺咖,他们逗笑观众的三板斧,观众早就看腻了,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下一步要干嘛自然没了新鲜感。
一档综艺能不能活下去,最终是观众说了算。《王牌对王牌》曾经确实成就了沈腾和贾玲的“国民度,但如今,吴彤导演那句“《王牌》使得腾哥、玲姐迅速成为了国民一线的喜剧巨匠”的说法,在评论区被网友辣评为“倒反天罡。
因为事实是,沈腾和贾玲是靠《夏洛特烦恼》、《你好,李焕英》这些扎实的作品封神的,《王牌》只是锦上添花,放大他们的魅力而已。现在,节目连这块“遮羞布”都快撑不住了 。
《王牌9》的糟糕收官,不是偶然,而是长期敷衍、缺乏创新、丢失初心的必然结果。当别的综艺在思考如何融合文化、传递真情时,《王牌》还在用十年前的老游戏和硬煽情来消耗观众九年的情怀。
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。如果节目组还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本,下一季就算请再多的流量明星,他们也只会是台上几根好看的“柱子”罢了 1 ,杵在那里,演着一场无人喝彩的尴尬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