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一丢丢18万买个奇瑞增程车,这个220公里续航实在让人难以接受,平时用车场景明显不够贴心,让人觉得还差点儿味道

差一丢丢18万就能买个奇瑞增程车,这事听起来挺荒谬的。要是几年前,你问我18万能换一台家用车?我肯定觉得是在开玩笑。可是现在看来,这价格能做出的配置和定位,的确在某些消费场景里挺能打的。尤其是一家三口都能用到的六座车,还带个大空间,放倒座椅就是个移动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组合——这点倒是挺符合需求。

可是说实话,我总觉得奇瑞这次有点……怎么说呢?用劲没使对地方。别的厂家都在拼里程、拼续航、拼用户体验。奇瑞倒好,搞了个220公里的纯电续航(估算一下,实际单纯电跑个城市也就150-180,温度、空调、堵车啥的,都会打折)。你说这个续航,放在三年前都还能接受,但在如今电池技术已经渐渐成熟的情况下,这标准实在是……令人难以理解。

我刚才翻了下笔记——电池容量我记得大概是40多千瓦时(不确定具体,好像没记错),体感在剩余电量70%的时候,实际使用大概还能跑个5公里左右的市区堵车。而冬天用暖气,空调、暖气开多了,续航明显不足,甚至连城市通勤都要考虑时间和充电点的问题。说这车能连续跑一次长途,简直是幻想。

这让我想到,奇瑞为何坚持用这个220公里?我猜也许是有点成本导向在里面。电池大了,重量也大了。你想一想,一辆带电池的车,整车重量就往上面堆积。麻烦的是,车重不起作用的地方会增加很多,比如刹车系统、悬挂、轮胎的磨损。试想,日常开个三年,底盘可能比普通车更快看出疲劳——到那时换电池的钱是不是比买新车还贵?小电池换起来其实也挺方便,换9千瓦时的可能就不那么贵了。只是,谁会考虑换电池?他们的思路是不是只在新车上耍花样?

对比别的增程车,奇瑞这个220公里的续航,当然会觉得偏短。除开它的售价和配置(那真做得挺丰富,安全性没得说),在用料和设计上都还行。比如车身结构稳,车内用料也挺实在。只是,续航线没跟上,难免让人觉得差点儿味道。

关于增程设计,别的厂商不都在追求极致续航?但奇瑞就是坚持搞家庭日常够用的方案。我觉得这是个误区。普通家庭日常通勤,200多公里其实就够了。高速上油耗比电更划算(粗算下来每百公里油耗在8升左右,电费算下来,电的成本低于油的,除非你长途高速不停休息)。这也让我猜测,或许奇瑞是想绕开这个长途续航硬指标,硬是要在有限的成本内,做到平凡依赖。

我还得提醒一句,别用代表老百姓的说法。这车场景适用的确不多,反而给人一种有点偏门的感觉。不然,为什么市场上其他增程车都在拼200公里的续航?难道他们都没想过——大部分家庭,日常用车300公里已经足够了。这在我看来,更实际。

(这段先按下不表)电池太大也有弊端。车重一重,各方面的磨损更快,油耗可能也会提升。即使你开了几年,换电池的钱也不比新车便宜。倒是你说换个更小容量的电池,是不是更经济?我觉得这个角度很有意思,只是没很多厂商去考虑。可能消费者不愿意自己折腾,又或者这样会影响续航表现。

还有个细节—我刚才翻了下相册,看到那车漆面,确实偏溥。有点不耐刮花。平时车在街上刮蹭点也不算惨,毕竟这价位能有点实用的体验也不错。而且,安全性极高,毕竟奇瑞制造的车,还是讲究结构和用料,车身钢材厚实。油耗、保值率?我估计,保值率三年估计还能保持65%左右,毕竟国产车这个水平整体还算稳定。

但为什么不能当油车?你说在意续航,干嘛不买个纯电?这个问题其实挺直接。纯电用久了,续航够用就行,日常通勤不用折腾。长途高速,开油车就好。反正,油电都能用,这样折腾挺折腾人。对比别的厂商的区别?他们低配版基本就像个空架子,什么都没有,逼着你得买高配才能完整体验。奇瑞的布局倒是挺实在,在国内还是用良心价,赚点钱,想法挺朴素。

你看,配置越多,价格越高。这是不是一种诱导购买策略?我有点觉得奇瑞在这方面有点犹豫,要不要多做点差异化。想让我买的那种家用增程车,续航不长,价格还不便宜,还是让人捉摸不透。

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?我觉得——如果你追求的是实用性+空间,能接受220公里的续航,而且预算在18万以内,这车可以考虑。但别指望它能解决所有用车痛点。它还差点儿,就那个续航、那个调性,还是得多琢磨——毕竟,生活场景多复杂呀。你觉得呢?还会不会有人买续航220,然后到头来充电比换油还频繁?

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,内容由人工写作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产生。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。

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 如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