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的FOF基金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回暖。
虽然已经连续多个季度规模增长,但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倒是愈演愈烈。
仅10月以来,就已经有4只FOF新发募集超过20亿;
3季度后更久违的冒出两只百亿规模的 FOF 单品,资金这波激情投票到底是为啥呀?
牛市加持下业绩迎来春天固然是资金看好FOF的重要因素,但并非关键。
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,FOF 所代表的多资产配置,已逐渐成为很多投资者的刚需。
所以近年,一些意识超前的FOF基金早已跳出 “专业基金买手” 的模糊概念,也不再只局限于比拼短期业绩;
而是转型为风险收益明确、策略清晰的投资工具,并通过定位清晰和核心竞争力在一众竞品中率先突围。
如果还有朋友对FOF到陌生,那么不妨从3个策略定位入手,或许能对这类产品近年的需求大增与蜕变,产生新的认知。
偏债混合FOF
权益配置0-30%
截至25年9月30日,公募FOF规模新增的604亿规模中:
偏债混合型FOF贡献了超过7成的增长规模,是绝对的主力。
要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,自然要看这波需求爆发潮中,跑在最前面的产品。
比如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(FOF),正好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当下FOF产品中唯二的百亿大单品之一。
因为另一只百亿FOF为今年刚成立不久还需多等待一些业绩的验证;
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中欧盈选稳健凭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,占据百亿生态位?
【定位够清晰:风险可控、收益稳健】
既然要说稳健型FOF,自然就要先谈产品核心:控回撤能力和净值上涨的稳定性。
中欧盈选稳健近1年和今年来的最大回撤均保持在了-0.7%这个极低水平,而同期的偏债混合FOF平均最大回撤能到-2.8%。
再看长期(如下图),产品从成立至今,控回撤的能力一直比同类平均水平好很多,表现很亮眼。
来源:同花顺,数据截至2025.10.29
再同步拉取一下中欧盈选稳健近 1 年涨幅稳定性:最长连续涨了 11 个月,在同类里已经是最高记录。
在这样严格的风控和亮眼的业绩持续性下,是不是也更能理解资金为啥快速涌入这只产品了?
来源:同花顺,数据截至2025.10.29
【大家信得过:都是真金白银的投票】
有意思的是,如今规模领跑同类的中欧盈选稳健在2024年初竟然只有一千多万的规模;
到24年底直接增长为30亿,再到今年3季度末冲上百亿。
头部FOF产品的加持下,中欧基金在FOF领域也堪称飞升;
今年3季度末中欧的FOF管理规模已经一跃成为行业第一,而就在去年底他们家还在第三的位置。
规模涨这么快,核心是还是产品形成了“体验好→更信任→买更多” 的正循环;
有时候产品优点吹的满天飞,都不如有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投票来的实在。
来源:基金3季报数据,截至2025.9.30
【多元资产配置:产品容量和质量有保证】
最后再来聊一聊,中欧盈选稳健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-多元资产配置,同时也是这只基金策略容量和业绩质量的重要保证。
简单概括就是从基金设计到资产布局都把多元配置做得很到位。
比如基准里面包含了中债、沪深300、黄金;
基金配置层面,无论是固收还是权益均做到了主动+ETF兼顾,布局涉及海外、A股、港股、大宗,去年还参与了REITs;
债券配置保持了纯粹的国债为风险压舱石,股票行业布局有明显的做分散。
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邓达过去有丰富的险资、年金相关投资经验,管理稳健型FOF应该是他的拿手好戏。
但这类把资产配置逻辑做的如此细致的基金显然不能只当“个人作品”来看;
倒是用中欧多资产团队的MARS工厂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品的稳定业绩:
MARS旨在通过多元投资解决方案(Multi-asset Solutions),力争帮助投资者取得“可预期(Anticipated)、可复制(Repeatable)、可解释(Specific)”的投资回报。
它能让产品在复杂行情中控制回撤,保持持续上涨。
而多元资产解决方案本身也意味着更大的策略容量;
这时候百亿规模不但不是上限,反而成了让策略发挥的优势。
而且别看这类产品现在规模涨的已经很快了,后面大盘持续高位运行,加之无风险收益新低大背景下-优质策略的稳健型FOF依旧大有可为。
平衡混合FOF
(30%-60%权益资产)
比起偏债 FOF,权益占比更高的 FOF 情况则要更复杂些 :今年业绩是回暖了,但整体规模反而在缩减。
在权益配置达30%-60%这一类混合型FOF基金中,截至今年9月30日规模达10亿以上的产品仅剩下4只。
从以下表格数据也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兴全在平衡混合FOF领域算是占据了明显的规模领先地位,一家就囊括了多只头部产品。
来源:基金3季报数据,截至2025.9.30
今年新成立的兴全盈鑫多元配置,虽然现在规模排第一,但毕竟是新产品,还得等业绩验证,这里就不多聊了。
重点说规模排同类第二的兴全优选平衡三个月持有 FOF,现在规模 18 亿。
业绩上,这只FOF近 3 年能排到同类前3,短期业绩大多时候也在同类中上水平。
风控也不错:成立到现在最大回撤-15.5%,4 年来控回撤能力明显优于混合 FOF 平均水平;
2025 年已经把熊市跌的补回来了,净值正在稳步上升中。
来源:同花顺,数据截至2025.10.29
比较遗憾的是,这只优选平衡从成立至今份额持续下降,究其原因可能还在在于产品成立于21年上一轮熊市的初期位置;
熊市中,但凡带点权益的 FOF,想靠稳定业绩站稳 “平衡型” 的定位,确实挺难。
目前来看这类产品想让份额不跌、甚至重新吸金,一轮牛市上涨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让投资者看清它作为中波型产品的业绩优势到底在哪?
偏股混合FOF
(60%以上权益资产)
再说说权益占比超 60% 的偏股混合 FOF;
这类产品虽然也一直有人赎回份额,但今年业绩回暖净值涨得更有锐度,所以规模缩减比平衡型 FOF 要好看点。
不管是头部产品还是整体,偏股型FOF都没有在今年呈现压倒性的规模缩减情况。
但是这类基金有意思在于,虽然是进攻型FOF,但是其规模涨势似乎也不完全以业绩锐度为导向。
比如我拉取了偏股型FOF基金中今年来业绩涨幅超过40%的产品,已经是能够媲美股票型基金的程度;
可同期这些基金的规模却没看到资金加仓,反而大多还在使劲赎回。
原因一个在于这类FOF很多成立于上一轮熊市当中,所以之前的持有人想止盈离场的需求特别高。
但是追本溯源,偏股和平衡型 FOF 现在整体缩份额,可能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怎么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?
FOF 底层就是配基金,要是只把目标定在 “业绩涨得猛”,那偏权益的 FOF 基本上是打不赢最厉害的主动偏股基金的。
所以说到底FOF产品想要寻求立足,还得找到稳健型 FOF 的成功案例摸着过河:
相比盯着当 “收益冠军”,FOF更适合做多元配置,给大家提供解决方案、优化投资体验。
等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看重投资体验和资产配置方案时,那些提前布局的好的 FOF,就能最快显出自己的独特生态和价值。
今年靠多元配置的稳健型 FOF 狂吸金,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?
#基金#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