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那个“视同缴费”,我第一次听还是前年我爸跟我聊退休那点事儿。他在国企干了快三十年吧,年龄大了,平时老惦记自己以后能拿多少养老金。有一天他拿着一堆养老保险单子让我帮着算,结果一看里头有个视同缴费年限,他还真不太懂这玩意儿。
简单说,视同缴费其实就是——以前没实行个人养老保险的时候,有些人的工作年头虽然没真掏钱交保险,但国家还是给认了。就跟咱们小时候玩游戏,不管你打没打卡,分都给你算上...有点像那种“老用户专属福利”。我爸92年之前就在单位里班着,那个年代压根没有个人缴费一说,他说当时工资都直接去交医保、住房公积金啥的,全靠单位包了。结果现在算养老金的时候,92年前那几年就算成视同缴费,国家给你认账了,挺奇妙的。
不过我自己是95年生的...毕业那会儿赶上社保刚好抓得紧,入职就得自己交钱了,没啥视同缴费可言。上个月和我同事小王聊起这事儿,他家里也是国企老员工,说他们那一代人全靠视同缴费拉高养老金,不然光靠现在的实际缴费年限,估计退休每月就比我们高不了多少...这个确实挺公平吧,毕竟老一辈也是为国家干过活,不能让制度变化让他们吃亏。
说起视同缴费还有个小插曲——我舅舅去年准备退休,跑了好几趟社保大厅,结果发现自己早年跳槽折腾过几次,单位没给他办好手续,有一年竟然没算进去。舅舅差点急眼了,后来补办补认才算全了。其实这事真的挺容易被忽略,尤其是那些换过单位、档案有点乱的人,得盯紧点,少了就亏了。
至于对养老金影响吧,这个我也是问了社保窗口的大姐才明白。她跟我说,养老金拿多少,关键是“缴费年限”加一块儿算——视同+实际。年头越长,基础养老金就多点。还有个啥“过渡性养老金”,我起初没弄明白,后来才知道是专门给有视同缴费的人补点,这样不用担心老人家早期没交钱吃亏。嗯...确实挺人性化那种感觉~<
不过也有点问题吧,比如有些人换地方工作、档案丢了,视同缴费年限就不太好认定。有一次我去人社局排队,前面一个老大爷就跟窗口吵,说自己档案丢了好几年,结果社保局说没法认定视同缴费年限,人家一脸懵,后来还是找单位开证明才搞定...这种事说实话也蛮头疼。
唉...反正就是,视同缴费其实就是给老员工的一个认可,没真正掏社保的钱,但算进去,退休多拿一点。现在年轻人其实感受不到,咱们都是实际缴费,怎么说呢,等自己老了,估计这段就成历史了吧~
如果家里老人快到退休,最好让他们看看自己的社保年限里有没有视同缴费这一块,不懂就去窗口问问,别最后少了。嗯,大概就这些吧,我自己没啥视同缴费,纯属旁观者...有啥问题也只能帮家里人打打问问电话啥的,专业一点还是得问社保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