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会为一艘锈蚀得快散架的军舰,愿意耗费整整26年?菲律宾给出了答案——他们会。仁爱礁上的BRP Sierra Madre,就像一块生锈的骨头,在南海的风浪里一点一点地腐烂。这艘船,是他们对中国的一枚隐秘挑衅,也是他们自欺欺人的“主权声明”。可是,他们忘了一件事:这块地方,根本不是他们的。
10月12日,又是一场熟悉的对峙。这次的主角是两艘菲律宾公务船,编号3002和3003。早上9点19分,3003号竟然敢如此靠近中国海警21559号船,结果发生了碰撞。你说是故意还是“失误”?菲方倒打一耙,说是中国主动撞他们。可惜,视频把真相甩在了观众眼前:是他们不听警告硬靠过来的。从船体擦撞的画面到船身损毁的结果,再到菲方指控的苍白言辞,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。
对抗远不止当日的这一瞬间。回溯整个十月,菲律宾不知疲倦地集结数百艘舰船,以黄岩岛、仙宾礁为目标,大有“军事演习”的架势。中国海警不慌不忙,分层布防,耐心驱离。看似“斗智斗勇”,但事实上,这更像是一场例行更新的戏码。菲律宾挑事,中国应对,美国远程喊口号,最后大家各自散场。只是,损毁的船只、擦撞的画面、背后角逐的资源与领土,最终还是压在人们心头,沉甸甸,拉长着矛盾的阴影。
历史,总会揭露操作背后的荒谬。1898年的巴黎条约,已经如陈年的黄纸般泛黄,却在当天热闹的论坛上被翻了出来。中国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站上台,把菲律宾的“主权逻辑”剖得体无完肤。东经118度线以西的领土,那些黄岩岛、仁爱礁,按条约字面来看,根本不在菲律宾领地范围之内。可,菲律宾有什么回应?他们心虚地搬出1900年的华盛顿条约,说那条约才是领土依据。真是可笑。别的不论,单单从努力避开118度线的行为看,他们心里也清楚,根本站不住脚。
更有意思的是罚款。在论坛上,高志凯提出,让菲律宾赔偿从仁爱礁搁浅开始,至今的主权侵占费用。这账怎么算?每天100万美元,26年,算下来本金95亿美元。加上利息和惩罚赔偿,总共可能高达1400亿美元。万亿元人民币,这个数字像一张无形的账单,挂在菲律宾背后,沉重、冰冷,但也充满讽刺。这个“账单”,不仅是权利宣示,也是代价警示。侵害中国主权,不可能轻易蒙混过关。
南海这片海域,不仅仅是国家的博弈场,也是普通人的生活舞台。在被不断搅动的波浪间,还有无数平凡生活的挣扎:渔民的船被随时卷进争端,繁忙的贸易航道因军事紧张受阻,甚至天空里那带着螺旋桨的无人机,随时可能俯视对峙中的船队,记录这些时代的患难。谁才是这场斗争的真正受害者?每个人心底都有答案。
而美国、英国、日本的态度依旧熟悉,他们果然站在菲律宾身旁,仿佛支持他们的对抗。但这些西方国家仅仅是远程发声,“敦促”中国停止行动,提出所谓的“自由开放印太地区”理念;真正需要牺牲和投入,他们一次也没拿出实际行动。支持得太高调,却从不真正伸手帮忙。菲律宾或许心里清楚,他们的盟友,只是烟雾与泡影。
荒谬的是,不管菲方如何表演、如何赌气,南海的水、岛、礁都不会因他们的挑衅而改变主权归属。中国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这些地方。这种守护,是毅力、是智慧,也是给予挑衅者的代价。这些船只的擦撞,这些争端的重复,这些来自菲律宾的百般试探,的确令人愤怒——但同时也勾勒出情势的惯性。南海的问题,不会在嘴皮子的较量中得到解答,它是权力与历史的对弈,它也是人类贪婪与恐惧的缩影。
下次碰撞还会发生吗?答案不言而喻。然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撞击的归因,而在于菲律宾是否会有反思。他们能想到黄岩岛边界的荒谬吗?或者,铁线礁周围的争端,会在下一场台风后变成一次更加尖锐的对抗?没有人知道,这片海域深处埋藏着多大的戏剧性和悲哀。
我们眼睁睁看着历史被翻新,又一次来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