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局势再升级!北约峰会后拜登重启军援,F-16移交提速

文|冬眠

编辑|冬眠

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
2024年7月9日至11日,华盛顿市中心。

北约75周年峰会开到深夜。

乌克兰战事被摆在第一位。

多国说要再给防空弹药。

F-16移交要加快进度。

会议定了时间表和分工。

先看一个硬事实。

4月24日,华盛顿,拜登签署援乌法案。

总额约610亿美元,军援重启。

因为这个,乌军的弹药缺口缓了一些。

所以前线压力不再一边倒。

同样,后勤车队又开始往东走。

再往前线看一眼。

5月10日,乌北部边境传来新动静。

俄军从别尔哥罗德方向压向沃夫昌斯克。

炮火密集,步兵一波接一波。

乌方布雷场、无人机连夜顶住。

结果地面推进不算快,但消耗持续。

接着看钱从哪来。

6月13日,意大利普利亚,G7闭门谈。

各国同意用被冻结俄资产的收益。

凑一笔约500亿美元的贷款给乌克兰。

这笔钱不是马上全到手。

但能稳住财务和军购的预期。

还有助保电网和医院的运行。

天上也有安排。

8月起,丹麦、荷兰开始移交部分F-16。

乌飞行员在罗马尼亚和美国训练。

因为这个,空战手段趋于多样。

所以地面部队的压顶会被分散。

机场防护和导弹配套得跟上。

别忽视电力这条线。

3月,俄方连夜打乌电网和变电站。

哈尔科夫、敖德萨多次拉闸限电。

工厂停产,地铁改成防空避难点。

冬季还要再来一轮抢修和加固。

同样,发电燃料要提前备足。

还有外援的另一头。

俄方无人机很多来自伊朗。

炮弹大量从朝鲜转运。

因为这个,火力密度能维持。

所以战线不容易短期收缩。

制裁没能完全卡住供给。

再看谈判这条路。

6月15日至16日,瑞士布尔根施托克开会。

多国讨论停火、核电站安全、战俘交换。

乌方到场,俄方没来。

会议形成了几项共识性文字。

落实还要看后续接触和保证。

同样,需要有人能给出可执行的步骤。

说到各方态度。

中国一直劝和促谈。

2023年2月提出政治解决的立场文件。

公开表态不向冲突方提供武器。

因为这个,中国与多方保持沟通。

所以人道物资和重建议题能推进。

还有空间留给下棋的那一步。

人手也是个关键难题。

乌方在4月通过新动员法。

18至60岁范围更细化管理。

老兵疲劳,新兵训练要加快。

俄方同样付出大量伤亡。

结果双方都在补员与轮换。

这就是长期消耗的真实样子。

粮食出口不能断。

黑海和多瑙河航线多次被扰。

乌方改走近海通道和小船。

港口昼夜搬运,保价保量。

因为这个,国内财政才有口气。

同样,全球粮价能稳一点。

美国这边也有算计。

援助不是无限,节奏要看国内政治。

欧洲在防空和炮弹上继续补位。

因为这个,乌方能熬过关键季节。

所以俄方也在找突破口。

双方还在掰手腕,一个字:耗。

我们别只看地图上的箭头。

还要看人。

看电工在夜里爬塔换线。

看司机在无灯的街口等指挥。

看护士把柴油机的油再兑一勺。

这些都是撑起一天的细碎。

夜里,哈尔科夫地铁站。

一个男孩把数学作业按在膝盖上。

母亲握着半块面包,听警报声。

志愿者整理毯子,靠墙坐着。

灯光忽明忽暗,手机没有信号。

这个冬天,谁先迈出能停下炮火的那一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