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纸,从大马士革飘啊飘,飘进了克里姆林宫,收件人叫巴沙尔·阿萨德。
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粉丝来信,是一纸通缉令,罪名直指当年的德拉雅大屠杀。
这事儿妙就妙在时间点上,新上任的朱拉尼,前脚刚在联合国混了个脸熟,后脚就要去莫斯科跟普京喝茶,参加什么“俄罗斯-阿拉伯峰会”。
就在这临门一脚的当口,通缉令来了。
你品,你细品。
这哪是冲着阿萨德去的,这分明是隔着千山万水,直接给了普京一个大耳光。
潜台词就是:老铁,你家里窝藏着一个“国际通缉犯”,你看着办。
说真的,想让莫斯科把庇护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交出来,这事儿比让哈士奇去看守一个肉铺还离谱。
朱拉尼自己心里也门儿清。
这通操作,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,喊给叙利亚国内听的,告诉大家“旧账必须清算”,顺便也探探克里姆林宫的底裤到底是什么颜色。
莫斯科那边的反应,硬邦邦的,就像红场上的列宁墓。
俄国人的逻辑很简单,我今天要是把阿萨德这个铁杆盟友给卖了,以后谁还敢跟我混?
我这“大哥”的招牌还要不要了?
这关乎的不是一个人的死活,而是俄罗斯在中东乃至全世界的“面子工程”。
这工程要是塌了,再想建起来可就难了。
所以,俄外交官们翻来覆去就一句话:没得谈。
可话又说回来,政治这东西,最怕的就是“想当年”。
2011年的卡扎菲,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?
当初在安理会,俄罗斯轻轻一抬手,投了张弃权票,结果利比亚的天就塌了。
那次之后,普京估计肠子都悔青了,在叙利亚问题上才死活不松口。
但历史这玩意儿,总喜欢玩点黑色幽默,谁敢保证同一个坑,不会摔进去两次?
这盘棋真正的要害,根本不在阿萨德身上。
他现在充其量就是个“人质”,或者说,是摆在牌桌上的一个添头。
朱拉尼手里真正的王炸,是叙利亚地图上那两个不起眼的点: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。
这俩地方,简直就是俄罗斯的命根子。
塔尔图斯是俄国海军在地中海唯一的“歇脚点”,没了它,黑海舰队就只能在自家澡盆里扑腾。
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更不得了,那是俄军深入中东、北非的“加油站”,往非洲送点“土特产”啥的,全靠它。
朱拉尼太懂这点了。
所以他也不跟你来虚的,直接上物理操作。
年初就有消息说,通往基地的路上,被叙利亚新政府的士兵设了卡,俄国军车想过?
可以,先登记报备。
不报备?
那就掉头回去吧您内。
据说有一次,几十辆俄军运输车就这么灰溜溜地被堵了回去。
这画面,简直就是当着全世界的面,把俄罗斯的脸按在地上摩擦。
这就是赤裸裸的阳谋。
朱拉尼在赌,赌普京现在被乌克兰那摊子事搞得焦头烂额,实在没力气在中东再开一局。
他把“引渡阿萨德”这个最高价码扔出来,实际上是在说:“人,你们可以不给。那咱们聊点实在的。”
什么是实在的?
叙利亚欠俄罗斯那几百亿美元的陈年旧账,是不是可以抹了?
传说中被阿萨德卷到莫斯科的国有资产,是不是该还回来了?
还有未来的粮食、能源、军火援助,都得摆上台面好好聊。
现在,朱拉尼在出发去莫斯科之前,把这张通缉令公之于众,就是在天平的另一端,又加了一块巨石。
他让阿萨德从一个“政治人物”,变成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“嫌犯”。
这下普京就难受了,保他,就得背上“窝藏罪犯”的骂名;不保他,战略信誉和实际利益都得打水漂。
可以想象,此刻躲在莫斯科某个安全屋里的阿萨德,看到这条新闻时,后背估计一阵阵发凉。
他曾经是这个国家的主宰,如今却只能像个道具一样,看着自己的命运被别人讨价还价。
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祈祷普京还念着点旧情。
但大国博弈,最不值钱的就是感情。
对普京来说,这是一道复杂的计算题:为了一个已经失去价值的盟友,去得罪一个手握你战略命脉的新政权,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这张薄薄的通缉令,搅动的是整个中东的未来。
朱拉尼这一手,玩得是真高明。
接下来的莫斯科峰会,有好戏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