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,只不过你刚磨好跑鞋,裁判已经把终点线挪到了天边。你还在咬牙坚持着长跑,别人已经和主持人合影拿奖杯了。你说累吗?当然累。有用吗?说实话,和买彩票差不多,中大奖的人从来都不是自己,但不买彩票你又觉得人生活得不够活色生香——反正都是操碎了心,何不操个明明白白?
现在的社会,谁还不是开局一张“压力山大”,装备全靠“自我感动”?你以为只有年轻人才卷?年过半百的大姐们早就卷出了新高度,卷出了物理极限,甚至卷进了哲学命题:我是谁?我还能干嘛?我能换多少钱?反正肉身早就被工作榨干,灵魂安放在加班尾班车里晃悠。
你看,53岁的大姐,家里住着人人羡慕的小别墅,婚房、彩礼、养老金三件事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按理应该是朋友圈里例假式发美食的年纪,该上金陵十二钗群里互晒孙子的照片,结果人家谢姐并不理解什么是“退休快乐”——当然,她也理解,只是“快乐”对于她来说比中彩票还难。什么娱乐休闲、养花溜鸟,对她来说,纯属耽误整活儿的时间。因为只要还转得动,每一分每一秒,她都想证明:自己还能挣钱,自己还管用。
想想她的日常,绝对比你调皮小侄子的手办多姿多彩:半夜三更蹲在工厂小马扎上,不是坐着喝奶茶刷八卦,而是“指上步数”,给儿童鞋穿鞋带。什么马拉松、广场舞、都市夜跑,那都是玩具,真正的步数,得靠十指穿线攒出来。一个晚上忙活下来,鞋带成了长泰坦尼克号,指甲边全是船难的痕迹。
不是我吹牛,现在这社会,刷步数是靠手机晃,只有谢姐这批人敢拿着真心和指头去刷。这步数可不白刷,每花四个小时,穿鞋带一万步,工资50元到手,妥妥体力与金钱的等价交换。讲道理,比炒股还靠谱许多,起码不涨不跌,人生无大悲无大喜,只有手被鞋带磨破又自我愈合的死循环。
有人会疑惑,家里条件不错,为啥还要拼命?这就触碰到哲学终极大命题:人类没事作死的动力从何而来?谢姐的答案简单粗暴——我不能只花钱,我要还能挣钱。对,就是啥都够了,就差证明自己还能攒点啥,攒到最后发现攒的是手指的变形。这种逻辑你说疯不疯?可很多人还真就服,觉得顺理成章,甚至觉得自己要“向谢姐学习”,这活干得有味!
研究者也头疼啊,博士生都来田野考察,结果发现几十年打拼下来的女工们,主动把自己送进现代生存活葬坑。流行的是“内卷”两个字,她们不卷同事、不卷儿女,直接跟岁月较劲,和每一根鞋带决斗。流水线上300转的机器不带喘气的,谢姐的手也不敢喘,怕耽误一个动作,一个动作掉落一份价值感。你以为她们懒得喝水?根本不是,她们饿的不是肚皮,是自尊——怕喝水耽误挣钱,怕上厕所耽误换钱,怕一不小心坐下休息,明天就成为“多余的人”。
这股气,真不是随便哪个KPI能考出来的。基本工资没了,技术工沦为杂工,计件工资造就即时快感——每穿一双鞋带,脑海里就响起MR.BEAST的金币声,50元现金不是钱,是命,是最后一份踏进岁月洪流还能站稳脚跟的证明。你说她们爱钱嘛,也许只是一种仪式感,就像有人烧香点灯,有人靠夜跑自虐,她们熬夜玩手指就是高阶社畜的宗教,用行动说一句诗:人生得意须尽刷,莫让金钱过夜愁。
说到底,这就是现代人最流行的上瘾症:过劳成瘾。别人花钱买快乐,她们刷命换安慰。所以你不能只用可怜、心疼的眼光往上看——那只是社会快进键的侧影。你说底层女性苦,没见过更苦的女人;你说她们能吃苦,信了你的邪,其实只是“没得选”。那些年,“吃苦耐劳”成了标准姿态,反正家里不可能靠养老金养老,爱情靠早年自己治愈,孩子养大了,社会说你多余了,她们只好抱住鞋带,假装还很有用,假装鞋带没断人生就不会掉链子。
别怪她们拧巴,她们的人生本来也没顺过,不靠自己折腾你靠谁呢?那个1960、1970年代的“最后一代女工”,光荣和梦想都成了历史课本的段子,失业都得靠计件工资找点活路。如果你是“新中产”,刷视频每天倍速一遍推荐箱包买二送一,那顺水顺风的世界根本和她们没啥交集。但世界就是这么荒诞,人家的苦你体会不了,人家的笑你凑不起,一样要为明天醒来继续“换钱”找逻辑。
哄自己行走江湖的方法,不外乎两套:一套是自己骗自己,另一套是看别人骗自己,看多了还觉得挺治愈。谢姐们的日常,就是自己给自己讲段子,勤快点就能赶走虚无,攒点闲钱能给生活一个交代。但说到底,不过是想证明“自己还值点钱”,这种自证逻辑奇葩又心酸,仿佛天下的自信都离不开手里的零钱。哲学书里说,人生在世好像都是目的论,实际上谁也别装,大家都是为了不错过每一根鞋带的五毛钱。
你说会不会有一天机器替代她们?说实话,倒是巴不得。人变闲了,手指磨不烂了,腰也不塌了。可那样一来,这些被流水线驯化的坚强灵魂,又该靠什么反抗孤独?不能赚钱的人生,奶茶都变寡淡,麻将都不香了。
社会发展太快,对“价值”的追问越来越高,拼到最后,发现除了这副撸铁练的铁砂掌,啥都不能留下——房有了、钱有了,身份竟然没着落。于是,全民都变成谢姐,或多或少吧,只不过挣的钱多点少点,付出的不甘多点少点。全部人都在和自己较劲,看谁能在虚无里刷出个名堂。
其实我挺理解谢姐的,有啥方法不是跟生活死磕呢?你以为别的大龄女工就心甘情愿?无非是被贤惠教育惯了,被苦难尊重多了,最后成了自我感动天花板。别和她们讲什么追求诗和远方,她们的诗全写在鞋带上,远方就是下一批订单和50块。
你看着辛苦,她们还挺自得:自己不花钱,攒着让儿孙好过点,又能找到存在感。谁还敢说这是吃苦耐劳的美德?但凡社会能给点体面,她们用得着拿手指跟流水线较劲吗?其实谢姐只是社会大戏的小配角,主角永远轮不到她。她只是被留在上个时代的结算表里,自己为自己增值。剩下的,交给币圈投机客入场,离岸金融大亨,AI一统江湖。谢姐最多算是“铁人三项”,三项全能,退休、劳动、遗忘。
终于可以问一句:到底是谁把谁抛入了这只见鞋带不见天光的深夜?可惜没人回答。只能靠自己,一步一步把鞋带穿到底,把命换到天亮,假装这就是“生活”。哪有什么抵抗虚无,不过是和虚无拉拉扯扯,在无意义里找点意义,像极了午夜看剧的你我。
反正,不管你过不过瘾,过劳都早已成瘾。岁月不饶人,人也挺会饶过自己。不信你也找个鞋带试试,说不定还能穿出一份哲学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